|内卷后的购物节:线上线下的对抗与融合( 三 )


实际上 , 这些年面对线上商业的冲击 , 有少部分线下商家选择通过真假混卖提高利润 , 大部分商家不知如何改变、只能做无用的抗议 , 而另外一些懂得利用线下优势的品牌 , 却没受太大影响 , 依然迅速发展着 。 类似于天天低价的尾货超市 , 如好特卖、巡物社等 , 只是其中一种 , 另外还有美宜佳、便利蜂等便利店 , 话梅、KKV等集合店 , 如此等等 。
在消费总量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 , 线上消费的确会对线下消费有替代 。 但当一家企业有足够的个性或其他竞争力 , 价格就不是消费者选购的第一影响因素 , 在购物节的降价大潮中 , 受到的影响相对就会更小 , 恢复更快 。
“线下应对线上冲击的方式有 , 提供体验式优选产品(这个东西 , 比如某个不错的新品 , 网上不会买也不常见 , 线下看到实物的包装、陈列、介绍等会想体验)、价格优势(同样的东西 , 竟然价格和网购差不多 , 纯比价 , 也不比最便宜的 , 贵多少) , 这就需要大幅提高选品能力、供应链能力、折扣商品周转率的把控 , 同时最好能结合优质的内容和营销 。 ”朱志勇根据其经验做了总结 。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选品、供应链、周转率、内容营销……这些词并不限于对线下商家提出的要求 , 其实在讨论电商竞争力时 , 这些词就在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 京东的供应链体系和相对较低的周转天数是其优势 , 抖音的兴趣电商主打内容营销 。
归根结底 , 线上或线下都只是销售渠道的不同 , 各有优缺点 , 但时代对它们的底层要求是相似的 。
崔丽丽表示:“所有电商节庆 , 现在应该成为全部商家的促销节日 。 我观察下来 , 线下商家或者品牌商家都想要从这些节庆中分一杯羹 。 消费节庆的扩大化应该是所有商家都参与其中 , 全部都是竞争关系 , 如果非要说线上和线下的对立 ,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特定视角的 , 这么说也对 , 说是全部商家的竞争、分食消费蛋糕也没错 。 ”
现在 , 想找到单纯的线下业态也不容易 , 求发展的线下商家要么上了外卖平台 , 要么学着线上工具实现精准引流 , 提升体验 , 再实现大额消费 。 “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不要讲对抗了 , 大家都需要走到线上去 , 只是看如何走、或者如何搭配线上线下更好地留住消费者 。 ”崔丽丽说 。
很多商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 开始将线上线下相结合 , 让自身商业价值最大化 。 今年年初 , 陆玖财经在景德镇 , 就发现很多店几乎无人光顾 , 但店主开了直播 。 与一些店主交流后得知 , 不少顾客曾到过景德镇 , 买过店里的商品 , 现在会在电商平台复购;部分新消费者则会因为有线下实体店 , 对所售商品更加放心 。
把线下的疲软归结到电商购物节 , 难免有失偏颇 。 消费总量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 , 线上消费的确会对线下消费有替代 , 但当一家企业有足够的个性或其他竞争力 , 价格就不是消费者选购的第一影响因素 , 在购物节的降价大潮中 , 受到的影响相对就会更小 , 恢复更快 。
许多没有特色的线下店迫于无奈 , 要么开始通过真假混卖提高利润 , 要么通过降价、买赠等方式 , 加入了购物节的队伍 。 而有些品牌懂得放大线下购物即时性高、体验性强等特点 , 不靠活动也能打出竞争力 。
以后的购物节中 , 线上平台的主场优势可能也会慢慢消失 , 终将变成线上线下一体的狂欢 。 例如 , 立足于郑州的线下品牌折扣店巡物社 , 在10月份就加大了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探店短视频投放 , 带来了高效的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