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后的购物节:线上线下的对抗与融合( 二 )


总之 , 有的时候 , 电商购物节是一场不得不参与的内卷游戏 。 即便不得不加入电商节的线上平台 , 也有过得不好的 , 例如寺库 。
而线下商业 , 则因为购物节 , 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
无法喘息的线下业态电商节 , 一个接一个 , 一年之中几乎没有中断过 。 电商平台之间的内卷式竞争 , 对线下业态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 原先购物节一年只有两次 , 每次只有一天 , 加上前后的观望和恢复 , 最多不过一两个星期 , 线下商家只需要忍受一年一两次的短暂冲击 , 尚可接受;而现在 , 来自线上的冲击一波接着一波 , 让线下商家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
【|内卷后的购物节:线上线下的对抗与融合】“(这两年双11越来越长对线下业态)影响明显 , 线下会有长达2个月的消费疲软 。 前1个月是消费的观望 , 后1个月是消费后的失速 。 家电等低频消费的大件商品 , 影响最大;服装、化妆品、消费电子、小家电等保质期较长、购买频次又较高的影响也大;影响相对较小的是高频购买的保质期短的食品饮料 。 ”高剑锋称 。
某品牌服装店主就向陆玖财经表示:“双11期间 , 好多人就到我们店里试衣服 , 试完记下款式和尺码 , 不买 , 回家上网去找 。 后来我们没办法 , 就买多少减多少(满减)这样 , 或者送礼品 , 新品有时候也参加 。 现在我们做活动时间也长了 , 那你说有没有影响?反正我现在就清货 , 不做了 。 ”
更有很多小商户说 , 618和双11不死 , 线下就盘不活 , “因为线上的短时间大量购物 , 把线下正常的消费节奏打乱了” 。 对于这种说法 , 陆玖财经认为有些偏激 , 毕竟线上对线下的冲击很早就开始了 , 而“正常”的消费节奏也应该随着消费渠道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
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所长崔丽丽认为:“在消费者确定性需求越来越少的情况下 , 确实会对日常消费节奏形成影响 。 确定性需求有电商节庆 , 不确定性需求有直播和内容种草 。 其实 , 从时代发展来看 , 已经没有所谓‘线下正常消费节奏’了 ,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 ”
巡物社创始人、CEO朱志勇也表示:“仅针对商品采购而言 , 双11毕竟不是春节、国庆节 , 但是就算双十一出现之前的春节折扣、国庆特惠 , 也不曾涉及‘打乱消费节奏’ 。 相比于双11 , 长期、低价、量大的直播形式 , 已经明显影响了线下业态 。 但存在即合理 , 线下生意更需要适应时代与创新 。 ”
看来 , 传统的线下商业 , 如果不创新 , 可能会一直生活在电商的阴影中 。
线下消费的反击朱志勇说“适应时代与创新”是有底气的 , 他的巡物社是一家线下尾货超市 , 每天都在做活动 , 没有套路 , 就是售价打折 , 今年以来开了十几家店 。 十月期间 , 在更下沉的地市开了数个新店 , 最近在郑州高新区开的一个临期尾货折扣仓 , 更是人气爆满 , 连续创下销售额新高 , 发展势头不错 。
“初步认为原因是 , 能在即时消费的场景下 , 给予客户比计划性采购更低的价格 , 或者网购差不多的价格 , 显然是很好的购物体验 , 降低了消费决策难度 。 ”在谈及巡物社的模式时 , 朱志勇这样说 。
多年来 , 各个电商购物节都是相似的 , 很难有突破性创新 , 加之战线拉长 , 玩法复杂 , 实质上已经由最初的平台补贴和真正优惠 , 向套路性优惠转化 , 先提价30%再打折 , 双11比平时卖得还贵的吐槽每年都有出现 。
线下的即时性消费和体验式消费却在发展中逐渐规范化 , 服务和特色逐渐提升 , 因此拥有更多发展空间 。 线下优质消费场景需求越来越大 , 做得好的商家还比较稀缺 , 如果更多线下商家能抓住并放大自身的优势 , 则能打响反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