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9位移动机器人“品类冠军”CEO强强对话( 二 )


陈首先:在工业物流领域中是先有场景再有叉车 , 机械设备是重头 , 物流是整个工厂的辅助 , 相对于仓储物流来说比较难以形成标准化 。 目前我们能做的是对垂直型行业加深了解 , 为客户提供一个成熟的物流解决方案 , 这其中可能既有自己的产品 , 也包含第三方产品 。
陈宇奇:所谓复制我觉得应该是提高“人效” , 即是人干活的效率 , 其中包括降低软件定制成本 , 降低硬件定制成本 , 比如电子出图成本、制造装备、测试装备成本、现场施工成本 , 缩短项目交期 , 降低销售时间成本 , 力求每个环节精益求精 。
李陆洋:在目前的形势下 , 想要形成统一的标准比较难 , 在工业场景中 , 产业协作可以实现规模化复制 , 但不能粘贴 。

议题三:探讨在大环境中如何打造产业链“专精特新”全面协同?
王玉鹏:“专精特新”企业应该根植于国家基础行业 , 在行业中深耕多年 , 有自己的产品优势;移动机器人行业未来会细分出更多赛道 , 各个赛道会产生各自的单打冠军企业 , 行业分工会更明显 , 更精细 。 行业要全面协同 , 细分赛道上的企业产品必须要足够好 , 不能掉链子 。
朱礼君:从问题倒推出方案 , 以终为始来思考 , 产业链实现协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 没有哪家企业能承包整个物流流程 , 一个行业越成熟 , 分工一定越细 。 将各个赛道专业的企业聚在一起 , 共同打造全链路协同解决方案 , 才能为客户提供最高价值 。
李桉栋:物流行业的痛点在于每一个环节 , 像托盘、搬运等环节都不标准 , 那么在每一个阶段尽量让非标变得标准 , 一定会让实现标准化的梦想更接近 。
韩龙:我们希望能够推动传统行业智能化 , 赋能传统设备 , 为这个行业带来全新理念和创新模式 , 在这条产业链上打造我们的“专精特新” 。
周佳骥:目前还处在物流行业智能化的早期阶段 , 在尚不成熟的前提下 , 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 , 解决他们的痛点问题 。 随着行业的发展 , 会慢慢出现实力深厚的集成商能够实现整体的物流系统调度和集成 , 形成统一接口 。

议题四:在形成产品标准化的过程中 , 会出现怎样的技术壁垒?
王玉鹏:标准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供应链的整合和对成本的控制 , 核心技术壁垒在于能够将应用层软件做成公开化和易于部署 。 定制化的核心技术壁垒则是在于对场景的阅读能力 。
朱礼君:从业务系统来看 , 核心技术壁垒一是模块化的架构 , 二是数据和算法的驱动 , 减少人为干预 , 沉淀数据 , 积累算法经验 。
李桉栋:物流行业比较依赖传统经验 , 需要通过技术的发展 , 数据的采集 , 对系统进行不断优化 。
韩龙:硬件也需要模块化设计 , 然后最大程度实现标准化 , 降低成本 , 加快交期 , 提升产品质量 。
周佳骥:将每个物流环节的逻辑梳理清楚 , 提升物流设备上线 , 通过软件系统实施调度协调 , 充分发挥每个节点的优势 。 结语:“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品通常都有“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作用 , 在国内细分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 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自身来说 , 在当前经济转型大背景和政策大力支持下 , 打造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十分重要 。 各家CEO也一致认为:在行业中要尊重原创 , 要良性竞争要有自己的核心的、独特的优势和解决方案;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要实现完全标准化不现实 , 但可以通过产业协作形成相对通用的标准 , 助推规模化复制;合作一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