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

雷刚 发自 副驾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这是自动驾驶发展史上的魔幻现实一幕。
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自动驾驶、观光巴士自动驾驶……
清扫车、巡逻车、微循环社区公交、摆渡车,都由自动驾驶系统驱动。
这甚至还不是某个特殊节日的演示。
在暴雨天、夜晚、早晚高峰的市区和主干道,它们都能照常运营无误。
之所以魔幻现实,是因为这样的场景来自现实,更因为它并非出现在硅谷或中国某一个以科技先进而知名的城市。
衡阳,位于中国湖南省中南偏南的一个三线城市,一个大多数中国人也只是通过“衡阳雁去无留意”而存有印象的地方……
率先把想象中的自动驾驶落地终局,变成了日常。
robot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
文章插图
「衡阳模式」一个三线城市,究竟有啥魔力?
原因与之前鲜少提及的自动驾驶落地模式有关,是一种来自“城市级”维度的高维商业化检验。
这个模式的构成,比之前自动驾驶商用落地中被讨论的任意一种,都更宏观。
它包含了三大方面:

robot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
文章插图
车,单车智能。
直观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都在车端部署。
而且从传感器到计算力,都按L4级自动驾驶标准来准备。
路,智慧道路。
车端类似的传感器之外,新增通信设备,包括通信单元RSU、5G 民用网络,以及计算设备,像边缘计算服务器。
如此改造之后,路端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交通感知系统——可以在路侧就感知数据,然后实时计算,最后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给路上的自动驾驶车辆,协助其全知全能,实现车路协同。
云,AI云平台。
集合车端、路侧的全维度数据之后,建立数据模型,驱动实时计算、监测交通事件、分析交通态势,以及自动驾驶车辆调度,可以统一在云端还原智能决策。
这已不是之前常见的用于训练的那种自动驾驶云平台,而是具备了交通AI底层系统和应用运营系统的AI交通大数据平台。
robot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
文章插图
如果要类比,你可以想象为一个机场的塔台、一个地区的通信总基站,也可以理解为一台电脑的操作系统。
因为这个AI云平台,实现了一座城市交通元素的全覆盖、分析、预测和调度。
而衡阳模式,就是这种车路云一体化落地的模式。
带来的效果也非常显性。
一方面,自动驾驶的城市落地展现出全面性,不仅有RoboTaxi、RoboBus,还有清扫车、巡逻车等。
载人也载货,乘用也商用。
另一方面,为自动驾驶落地中的长尾问题提供了更好的解法。
长尾问题,corner case,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领域最提心吊胆的存在。
只要解决得不够到位,自动驾驶落地中的安全性,就难打包票。
但现实骨感之处,恰恰在于长尾问题的无穷无尽。
再智能的单车自动驾驶系统,即便完成了99.9%问题的准备,但如果在0.1%问题出现时应对不力,就会造成事故。
这也是自动驾驶落地开创者Waymo,推进10年,烧了上百亿美元,仍然难以在路况复杂城市落地RoboTaxi的关键原因。
robot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
文章插图
夜晚、刮风下雨下雪、早晚高峰路况,以及各种各样异型交通主体,都可能造成自动驾驶系统的误判。
但如果在车端之外,拥有来自路端的传感数据冗余,再配备云端全局维度的计算和决策,应对长尾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质变式提升,落地运营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会有更高维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