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一月内两个大动作,京东有了新的首要任务( 二 )


时任京造业务部总经理汤恒晟曾介绍 , 整个京造自有品牌业务 , 在线上获得的京东流量支持 , 2019年就涨了7倍 。
一位京东资深用户向Tech星球分享了自己的购物经历 。 POP商家需要满99元才可以免运费 , 但自有品牌不需要 , 且可以次日达 。 在产品背后的厂家大同小异的情况下 , 他成了自有品牌的重度用户 。
京东京造是京东自有品牌的桥头堡 , 此外还包括惠寻、佳佰、LATIT、风味坐标、京萌、千寻等多个品牌 。 桥头堡项目的待遇是 , 京东京造在京东主App上有自营官方旗舰店 , 以及京东京造粉丝福利群 。
一位京东自有品牌内部人士表示 , 京东京造的爆款产品颈部按摩仪为例 , 其销量大多在几十万件 , 百万级基本就是大爆品了 。
但是大爆款并不多见 。 一位电商行业资深从业者表示 , 平台方有流量加持 , 非常适合做流通 , 要做产品定义还是有差距 。 而爆款的出现必须要结合当下的热点 , 重点是要快 。
“在自有品牌上 , 平台是主导方 , 供应商主要是配合 , 按件计费 , 即生产一个多少钱 。 ”一位京东自有品牌内部人士称 , 现在自有品牌的最大问题是品牌认可度 。 ”商品基本上是同类的 , 差异性不大 , 用户买东西首先选择有品牌认知的 , 而京造只能靠京东用户输血购买 。 “
京东自有品牌现在的解决办法是 , 尽可能寻求除去京东平台外更多的销售场景 , 以获得更大的品牌效应和更多的增长 。
“高投入换高增长”大航海时代结束在今年推出两个新业务 , 京东或许有自己的考虑 。
过去20年 , 扩张一度是互联网公司最紧要的命题 。 他们创造了一个个名词来展示自己对新业务的势在必得 , 比如“投入不设上限” 。
金融、短视频、电商、本地生活、音乐、物流、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云计算、出行 , 这几乎成为了一家超级巨头的标配 。 消费者们对这种扩张喜闻乐见 , 因为他们又可以享受到补贴的红利 。
看上去 , 互联网公司是无所不能的 。 但现在 , 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
在抓住了疫情释放的最后一波超级红利后 , 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普遍进入了增长瓶颈期 , 两个国民级短视频产品 , 抖音和快手从去年6月至今无显著增长;一些头部互联网公司纷纷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
字节跳动先是取消了大小周 , 后来开始实行“10-7-5”工作制 , 加班必须申请 。 其他互联网公司也有陆续跟进的倾向 。 高投入换高增长 , 已经成为历史 。
过去两年 , 京东已经搭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基建平台——即时配送平台达达赴美上市、京东集团回港完成二次上市、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也先后完成了上市动作 。
也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机制——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健康、京东科技等都分拆经营 , 每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的Big Boss , 他们合力将京东带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
京东曾经被认为是一家零售企业 , 它从数十万供应商中采购商品 , 然后卖给消费者 。 外界对他的印象是正品、自营、配送很快 。
现在它正变得更加开放 , 不再是一家单纯的零售公司 , 而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
今年第二季度 , 京东交出了一份令人喜忧参半的财报——其营收2538亿元 , 同比增长达到26.2%;而经营利润却同比下降了95%为3亿元 。 此外 , 以社区团购、云和人工智能为主的新业务营收达到69.6亿元 , 同比增长60.3% , 而亏损达同比扩大了158%达到30.2亿——收入还在增长 , 可亏损得幅度却在不断扩大 。
大环境更大的改变在于监管愈发趋严 , 声势浩大的补贴大战短时间内不可能回归 。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京喜拼拼等业务向下沉市场的渗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