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鹰瞳创始人张大磊创业的初心是什么?( 二 )


普惠初心
为何张大磊会选定AI视网膜疾病诊断?
如果我们以最常见的糖尿病来举例 。 近年来 , 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步增加 , 2020年中国共有1.24亿名糖尿病患者 , 但其控制率和知晓率却偏低 , 分别为32.2%和43.3% , 也就是说 , 几乎近一半的患者初期并不知道自己患病 。
在张大磊看来 , “预防大于治疗”才是健康的真谛 。
据《艾问人物》记者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就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 但是由于病变早期通常为无症状 , 所以2020年中国仍有近90%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未获得确诊 。
“你可以理解这些未确诊的患者都是‘糖尿病’后备军 , 他们正在源源不断地变成了糖尿病人 , 重点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 而把这些人全部都给找出来的话 , 比如靠公立医院的内分泌科医生去筛查 , 很明显这个工作量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 。 ”
鹰瞳科技所希望的 , 就是通过科技的手段 , 把这些潜在风险人群 , 全部覆盖到 。

在张大磊的构想中 , 未来 , 眼底影像分析将如同血压测量一般普及 , 甚至在未来 , 鹰瞳科技可能会推出家庭用的便携眼底相机 。
当然 , 谈及疾病诊断 , 离不开的一点就是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
对于此 , 鹰瞳也有数据支撑——其旗下主产品 , Airdoc-AIFUNDUS的病变诊断具有91.75%的敏感性以及93.1%的特异性 , 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
抛开糖尿病的疾病诊断 , 张大磊更希望通过AI赋能 , 让医疗更具有普惠性 。 一如他在创业之初 , 赋予公司“Air”的美好愿景 。
众所周知 ,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 若想让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方便享受到优质的诊疗资源和服务并非易事 。
在接受《艾问人物》采访时张大磊表示 ,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 , 一直非常想解决一个问题 , 将部分医生掌握但是其他偏远地区医生没掌握的技能经验变成数据 , 变成算法模型 , 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的AI认证 , 成为可分享的经验 。
张大磊希望实现的“普惠医疗” , 选择从小小的“眼底影像”切入 。

“我们要想做一个所有人都能用的产品 , 第一需要是无创的 。 因为有创就必须具备有资质的操作人 , 在有资质的场所才能实现 , 但在很多地方其实没有这个条件 。 第二 , 必须是非常精准的 , 写到各国的医学指南和专家共识里的 。 ”而AI视网膜诊断 , 就是鹰瞳锚定的绝佳切入点 。
作为科技与AI的绝对拥趸 , 张大磊却并不认为科技与人类是二元对立的关系 , 而是要做“有温度的科技” 。
在张大磊看来 , 科技并不能完全替代医生 , 因为人类医生要做的事 , 除了常规治疗之外 , 更重要的是与病人之间的交流关怀 。
他将自己的产品比作医生的听诊器 , “就像以前可能古代的医生 , 要知道人的体温的时候 , 得靠摸 。 现在的话给一个体温计就行 , 我们可能是这个年代的体温计 。 我们帮助医生解决前期的诊断 , 但人文关怀还是需要人类医生 。 ”
“偶尔去治愈 , 经常去帮助 , 总是去抚慰 。 ”唤起病人对生命的尊重、对希望的坚持 , 是比治疗疾病本身更为重要的事情 。
“想办法让这个人开开心心的生活 , 把自己的这生活能够很好地继续下去 。 这件事情本身 , 我觉得是拿算法很难替代的 。 ”张大磊坦言 。
跑得快 , 更要跑得远
作为行业赛道的领先选手 , 经过6年的积累 , 鹰瞳科技目前已经在前沿技术研发、产品体系、商业化规模落地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壁垒 。
通过招股书财务数据 , 2021年 , 鹰瞳科技在检测人次、营收、毛利率方面都有了大幅增长 。 2019年、2020年收入分别为3041.5万元及4767.2万元 , 毛利率分别为53.0%及61.0% , 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