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长三角: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任俊锰 陈抒怡
三年前 ,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联合成立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 在上海武康路上的一栋小楼里开始运转 。 这里不像传统的政府办公室 , 倒像一家准备IPO、热火朝天的创业公司 , 来自不同地方工作人员 , 自称新时代的长三角人 。 事实上 , 这里的工作要比企业IPO复杂得多、艰巨得多 , 几乎每一项内容都是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首创和突破 。
“今年更忙了 。 ”“压力更大了 。 ”在2019年11月成立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采访 , 采访人员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 在示范区 , 项目建设“倒逼”制度创新并不鲜见 , 这也是难点和压力所在 。 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部长刘峰说 , 以前在审批时 , 为建设横跨上海、江苏的元荡桥 , 在执委会牵头下 , 创新探索了“一个文件两个章” 。 最近为了实现“一个平台管实施” , 示范区内正在组建水乡客厅工程指挥部 。 “今后水乡客厅重大项目的审批 , 可能就是一张纸上一个章 。 ”示范区执委会工作人员乐观估计 。
这些 , 只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缩影 。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 , 长三角正形成上海龙头全力引领、苏浙两翼开合奋进、安徽强势奔跑的发展态势 , 在各方集聚更强合力下 , 为国家积极探索新发展格局 。
交界成为中心
昔日上海、江苏、浙江省界上的“三不管”交界地区 , 现在成了“中心” 。 上月16日 , 总投资290亿元的水乡客厅项目正式开工 , 这里将被打造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展示区 。 作为水乡客厅项目的一部分 , 蓝环示范段理水筑绿项目现场 , 数台挖机正对河道疏浚清淤 。 蓝环工程跨越青浦、吴江和嘉善三地 , 将对25公里河道水系开展整治 。 理水筑绿后的新中心 , 在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 此前嘉善整体规划是向南发展 , 但当水乡客厅落子示范区原点后 , 嘉善提出要向水乡客厅发展 , 市场也看到了水乡客厅建成后的会展、旅游等商机 。
在太湖西岸 , 苏浙皖交界处也跨过省界 , 开辟了一块新的“试验田”——“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 。 这片区域独具优势 , 囊括苏浙皖各两个县 , 还有上海在安徽宣城的“飞地” , 可谓沪苏浙皖要素齐全 。 2020年6月 ,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 , 安徽宣城 , 浙江湖州 , 江苏常州、无锡 , 和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长三角地区正呈现都市圈发展的状态 , 客观上也要求中心城市发展积极突破省界 。 比如 , 杭州都市圈正不断跨界“扩圈” , 2018年 , 安徽黄山加入 , 让杭州都市圈进入“跨省”时代 , 去年11月20日 , 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上 , 安徽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 。
今年4月16日 , 江苏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 “跨界”“融合”成为热词 。 “跨界”也是今年印发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关键词之一 , 未来5年 , 原本可能是发展薄弱地区的“跨界区域”将受到关注 , 重点区域将达到较高的一体化水平 。
勇当开路先锋
长三角以4%的国土面积 , 承载了约1/6的人口 , 创造了全国约1/4的经济总量 。 长三角不仅经济体量大、活跃程度高 , 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 接下来 , 长三角区域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 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
【长三角|长三角: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