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进击的医疗AI独角兽 鹰瞳科技不止瞄准千亿市场?( 二 )


软硬件技术融合指的是其同时具备了算法、硬件及服务研发能力 , 主力产品Airdoc-AIFUNDUS的一体化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具备了提供普惠服务的基础能力;全面数据积累 , 则是招股书中强调的370万张完整用户视网膜影像和相应多模态数据 , 基于这一全面、海量和多样化的视网膜影像数据库才有了AI算法的“训练基地”;至于AI算法的优化迭代 , 与其六年来扎根行业、积累丰富数据紧密相关 , 令算法和模型在训练中不断提升了智能化识别能力 。

另外 , 招股书中也指出 , 鹰瞳科技在专业人才储备上也形成了坚实基础 , 其研发团队拥有涵盖DL(深度学习)、ML(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精人才 , 在国内拥有152项专利及专利申请 。 此外 , 过去两年其研发投入分别达到4121.2万元、4230.9万元 , 2021年上半年相关投入更增至2400.5万元 , 同比增幅39.3% 。
基于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 目前鹰瞳科技在医疗行业的资源整合(多场景应用落地)能力也值得关注 , 除了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AI糖网辅助诊断软件之外 , 其产品还覆盖了医院临床科室 , 以及体检中心、社区诊所、视光中心、保险公司、药房等多元化健康服务场景 。

在上述五个方面优势形成的“地利”之外 , 最后的“人和”则是赋能行业发展的能力 。 招股书显示:一方面 , 鹰瞳科技与临床试验单位北京同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有着紧密合作 , 还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上海长征医院等机构共同承担了相关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另一方面 , 其先后参与了人工智能SaMD国家标准以及SaMD的首个分类指南草案 , 也将自身对行业的理解、对技术的专研 , 与赋能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
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整体状况 , 这只“医疗AI第一股”在近期引发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业的高度关注 , 也就不足为奇了 。
所图不止千亿市场?
从狭义角度来看 , 鹰瞳科技所聚焦的AI医疗影像市场将在2030年形成千亿级规模 , 但是从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 , 或许鹰瞳科技剑锋所指并非只是这块蛋糕 。
这样的判断 , 一方面来自于对其招股书中业务方向、未来潜力的解读 , 另一方面则是对创始人张大磊的理念和心态的分析 。
先从张大磊对于鹰瞳科技的愿景 , 以及过去这些年来的创业历程谈起 。 作为连续创业者 , 张大磊在创办鹰瞳科技前 , 曾有微软、PPTV、新浪等互联网企业担任高管的经历 , 这些年在互联网领域的闯荡 , 自然让张大磊深刻理解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 但是2015年成立鹰瞳科技 , 走的路恰恰与互联网思维大相径庭 , 因为这是一个必须静下心来、摒弃浮躁的事业 。
经历过互联网“热钱激荡”的十多年起伏后 , 能够静下心来关注“生命质量”这件事的创业者 , 不容小觑 。
都说看一个人“不要听他说什么 , 而是要看他做什么” 。 张大磊在学生阶段是一个能够静下心来 , 花四五年时间把《二十四史》研读下来的人 , 这也让他在踏入社会前就学会了思考“经世致用”背后的道理 。 而在经历了互联网行业的起起伏伏之后 , 在医疗AI领域静下心来埋头6年多时间去创业 , 想必在商业层面 , 更是对这四个字有了深刻认知 。
公开资料显示 , 鹰瞳科技创立至今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 , 融资金额近8亿元人民币 , 其中包括复星、平安、中信、搜狗、清池资本等多家知名企业 。 鉴于资本在互联网行业的一贯作风 , 快进快出其实是常态 。 但是从张大磊与早期投资者打交道的结果来看 , 又是与常规模式大相径庭:目前没有任何前期投资者提前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