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熬死了”两位教授,持续九十多年的沥青滴落实验,意义何在?( 二 )


帕内尔教授先将焦油沥青加热到高流动状态 , 保证焦油沥青能够恢复最初始的存在形态 。 或许很多人会问 , 高温加热以后 , 岂不是完全破坏了沥青内部的分子结构 , 将固态加热为液态 , 这样的实验有什么意义呢?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熬死了”两位教授,持续九十多年的沥青滴落实验,意义何在?
文章图片
如果是加热为流动性以后就直接进行实现 , 那自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所以托马斯·帕内尔教授还专门将加热为高温流动性的沥青倒入了漏斗之中静置三年 , 等待沥青温度降低并逐渐凝聚为固体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如果沥青还能够向下滴落 , 那就足以证明沥青是液体;可如果沥青的下方形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 那就说明沥青是固体 。 虽然在那个时候 , 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对自己的猜想十分肯定 , 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 , 沥青的滴落速度竟然会缓慢到几年甚至十几年一滴的地步 , 而他的一生仅仅也只观测到两滴沥青滴落而已 。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熬死了”两位教授,持续九十多年的沥青滴落实验,意义何在?
文章图片
实验经过
从1927年架设实验开始一直到2021年 , 沥青滴落实验已经持续了94年的时间 , 哪怕是正式切开封口开始观测到现在 , 也已经过去了91年 。 在这91年的时间里面 , 实验中的沥青一共滴落了9滴 。
其中前两滴沥青滴落是由托马斯·帕内尔负责监测观察 , 在1938年 , 第一滴沥青滴落完成 。 只可惜等待沥青滴落的过程中 , 帕内尔教授不小心错过了滴落的时间 。 其实这也能够理解 , 毕竟错过的概率实在是太大了 。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熬死了”两位教授,持续九十多年的沥青滴落实验,意义何在?
文章图片
到了1947年 , 第二滴沥青脱离“母体” 。 在第二滴沥青尚未滴落之前 , 托马斯·帕内尔教授就已遗憾去世 , 未能观测到第二次沥青滴落 。 在这之后 , 因为实验的影响力实在太小 , 所以整个实验完全处于停滞状态 , 根本无人打理 。 当然了 , 即便是开始实验 , 其实实验状态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
一直到1961年 , 同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物理学家的约翰·梅因斯通因为兴趣而接手了这项实验 。 在他一生的观测之中 , 第四滴到第八滴沥青依次滴落完成 , 只可惜约翰·梅因斯通教授每一次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错过 , 而其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在2000年11月28日第八滴沥青滴落 。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熬死了”两位教授,持续九十多年的沥青滴落实验,意义何在?
文章图片
当时约翰·梅因斯通已准备用摄像头全天候的监视实验装置 , 然后自己就可以去做其他事情 。 可等他归来的时候 , 第八滴确实滴落了 , 只不过相机最终却没能将滴落画面保存下来 。
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 约翰·梅因斯通教授后来专门弄了三个摄像头来监视沥青滴落 。 只可惜这一次沥青滴落竟然花费了12年的时间 , 比之前所有沥青滴落花费的时间都要长 , 约翰·梅因斯通教授最终还是没能等到 。 至此 , 他彻底错过了自己一生中的所有沥青滴落瞬间 。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熬死了”两位教授,持续九十多年的沥青滴落实验,意义何在?
文章图片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 , 为什么第一滴沥青滴落花费了8年时间 , 第八滴却用了12年的时间?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在1988年的时候 , 人们在实验室中加装了空调 , 让温度保持恒定状态 。 虽然这样的做法减少了温度对沥青滴落的影响 , 但同时也延长了沥青滴落的时间 。 实验结果
那么在“熬死了”两位教授后 , 人类是否观测到了沥青的滴落呢?答案是肯定的 。 其实早在1944年的时候 , 德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也开始了沥青滴落实验 。 到了2013年7月11日下午五时 , 圣三一学院首次拍摄到了沥青滴落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