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套种中药材效益高一亩多赚1000元

【林下套种中药材效益高一亩多赚1000元】阳光洒在白云山脚下,拉长了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望着那一车新鲜的桔梗,嵩县车村镇车村农民樊留栓脸上堆满了笑容:“林下套种中药材可比单种玉米或小麦强多了,每亩地至少增收1000元 。”
54岁的樊留栓在这片土地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但直到最近几年,他才认为自己是个种田的“老把式” 。
车村位于深山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境内中药材有1800余种 。
20世纪80年代,樊留栓率先在镇上开办了中药材收购门市部 。30多年来,他重质量、讲信誉、人勤快,与国内知名的中药材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 。但由于收购来的中药材数量、质量、品种并不稳定,他也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
樊留栓家以前也有20多亩薄田,和别的农户一样种着玉米或小麦 。“种田全靠祖辈传下的经验,收成就看老天喽 。”他说,我虽是农民,但种田方式落后,产出效率低,算不上“老把式” 。
正是由于效率低,车村的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 。“种地还能养活人吗?地里长得出幸福吗?我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在樊留栓的脑海中不停打转,他和许多村民一样徘徊和惆怅 。
2000年以来,随着林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车村野生中药材的生长面积锐减 。樊留栓开始尝试种植中药材 。
种植中药材只有上规模才能卖上钱,在市场竞争中才有底气,久经商海的樊留栓深谙此道 。2009年冬,他与几个村民组建了嵩县源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信息等服务 。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互助,樊留栓的经营日益红火,带动的群众也越来越多 。目前,他的合作社带动农户240余户,辐射土地3000余亩,年创利润800万元以上 。
钱袋鼓了,脑袋也不能空 。2012年3月,他们在合作社办公室开设了“新农民书屋”,收集种植、养殖、历史、家庭教育类图书2000余册 。“村民们在这里不仅能阅读和休息,还能交流种植、养殖经验 。”樊留栓说 。
在樊留栓家中,一本深绿色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被他视为珍宝:“有了它就能享受更多扶持政策,咱农民的日子有奔头,农民这职业有干头!”
2014年11月,樊留栓报名参加了嵩县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 。为期15天的培训,设置了疾病防控、市场营销、行业交流、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课程,让他受益匪浅 。培训结束后,他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 。
“老樊,你都成老板了,产业做得那么大,来这儿学习半个月,得少赚几万块钱吧?”面对其他学员的调侃,他呵呵一笑:“创业容易守业难,有了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应对新形势,哪能不学习呢?”
“活到老学到老”是樊留栓的座右铭 。第二届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河南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洛阳市市级示范合作社……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是对他好学善思的最大褒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