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一定是人类吗?( 二 )


不仅如此 , 当下人工智能进入艺术领域 , 还可以让经典艺术家复活 , 并依据一定的逻辑继续创造作品 。
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如此创作了多幅“毕加索的作品” 。 研究人员先将毕加索的画输入电脑分析其创作风格、作画技巧 , 再输入一些创作内容并生成作品 , 最后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 。 无独有偶 , 德国音乐家和程序员组成的团队就用人工智能完成了贝多芬未能完成的遗作《第十交响曲》 。 伦勃朗名画《夜巡》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 , 在300年后被复原 , 重建了作品的缺失部分 。
艺术家一定是人类吗?
文章图片
《夜巡》的修复动图图源:微博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如何厘清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曾表示 , 人工智能可以相当程度地代替我们的具体劳动 , 但是人工智能又相当不容易代替我们的情感和表达我们的想象 , 因为人的情感和想象是无穷尽的 。
那么 , 在艺术创作中 , AI是辅助者还是创作者?人工智能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艺术家一定是人类吗?
文章图片
图@视觉中国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指出 , 人工智能时代 , 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 , 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 , 对于艺术文化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 , 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 都是最有价值 , 也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
深耕数字艺术多年 , 周春源坦言 , 2017年 , 人工智能机器人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柯洁的比赛让他深受震撼 , 也让他意识到人工智能将会助力艺术创作 , “但是最核心的还是艺术本身的创意 , 人工智能更多是帮助实现最终效果的技术手段 。 ”在他看来 , 人工智能属于工具 , 如果没有融合艺术家的创意和思想 , 就不能产生有创造力的艺术 。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部分操作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 但是成为艺术的那部分内容 , 人工智能不可能替代 。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 人工智能功能越强大就越能解放艺术劳动 , 这样更能促使艺术创作活动的提升 。 ”
未来 , 在人工智能作用下 , 艺术世界是否会发生巨大改变 , 并重塑艺术的边界 , 其未来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主体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工作 , 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些问题 , 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 。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采访人员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采访人员李巧蓉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