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锋|阿里云的边界与底色( 三 )


2021年云栖大会期间,除了倚天710芯片,阿里云还推出磐久自研服务器;对外开放大数据+AI一体化平台“阿里灵杰”,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实现“开箱即用”;基于“阿里灵杰”,达摩院开发了超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主打多模态、多任务能力,其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具有通用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即便如此,阿里云坚持开放与开源,避免封闭与垄断。比如,虽然自研服务器、交换机等,但主要是设计,而且开源,并不生产。目前阿里云服务器最大的提供商是浪潮,交换机最大提供商是锐捷。
在云原生领域也并非全部亲力亲为。“云原生还是以合作为主,我们会选几个进入门槛比较高的,其他还是以合作为主。”阿里云基础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蒋江伟向「蓝洞商业」等透露。
有了稳固的内里,阿里云的边界会随着云计算的外延而扩展。
张建锋认为,云经历了第一和第二阶段,类比就像出现了电和电网,传统IT被云取代,但真正的改变还没到来。未来将出现无数的云上新物种,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看到“电器”爆发一样的时代机遇。
云、网、端正在融合。拿阿里的“无影”来说,其只有名片大小,适配所有屏幕,连上阿里云就是一台超级电脑。用无影做编程,数据在云端,不用本地电脑存储,也不用担心核心代码泄露,无需购置高配硬件,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无限算力,处理各种复杂计算需求。
“未来所有数据都将在云上,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设备、有多少设备,每个人、每个企业在云上有一个专属空间,所有的计算负载可能都在云上发生。未来,端的形态将变得更轻薄、更友好,以满足随时随地的创新。”张建锋如此猜想。
云计算越来越厚,阿里云希望变薄。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