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photo/ 图“听君一席话|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废话文学为什么在这届年轻人里流行?( 二 )


中青校媒曾面向全国近1000名高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 调查显示 , 72.48%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玩梗 , 67.34%的被调查者在了解到某个新梗时 , 会在适合的场景与好友分享 , 19.05%热衷于与好友用网络流行语进行交流 , 甚至主动创造新梗 。 废话文学等网络热梗承载年轻人社交需求的作用可见一斑 。
玩梗本是网上冲浪的乐趣之一 , 不知不觉中却也成为了连结年轻人间共同语境的纽带 , 甚至在全民玩梗的裹挟下会引发一些社交焦虑——不懂某个梗也许会被嘲落伍 , 这时打开百度紧急搜索以重新赶上互联网巨浪的浪尖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
▲IC photo/ 图“听君一席话|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废话文学为什么在这届年轻人里流行?
文章图片
消极亚文化的衍生品
近年来兴起的佛系文化、丧文化、糊弄文学等亚文化由年轻人自产自销 , 乐此不疲地制作这些标签并一个劲地往自己身上贴 。
年轻人标榜自己“一切随缘”、“无欲无求” , 从中不难窥探出年轻一代的生存心态和社会样貌——反积极、反鸡血、拒绝元气 。 “废物”一词在这个年轻人被生存压力挤压的年代仿佛一个避风港——卷不动了就宣布躺平当个“废物”规避压力 , 只要自己先行自嘲也就无惧他人的非议 。
废话文学的呈现仿佛这些身份标签的衍生品 , 这个“文学体系”充满了无意义感和价值空洞 , 俨然丧文化、佛系文化等亚文化的符号化产物 。 各类崇尚消极的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玩梗喜好 , 玩笑背后透露着无意识的自我悲悯 。
举个例子 , 比起充满能量和大道理的“鸡血文学” , 戏谑又玩味的“废话文学”听起来总归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其丧萌的内核直击年轻人疲倦的心灵 , 短促的幽默后蔓延着悠长的对生活的余味 。 快感化、符号化的废话梗背后也许潜藏年轻一代对生活的些许无奈、戏谑和疲惫 。
诚然 , 年轻一代面对流行的废话文学不惜为了说废话而说废话 , 倒也不失为一种排解压力的方法 , 挖空心思说废话也许不为了精准的表达 , 权当是求一份情感共鸣罢了 。
▲IC photo/ 图“听君一席话|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废话文学为什么在这届年轻人里流行?】来源: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