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李佳琦薇娅一天卖出200亿:个体崛起与商业生态的反思( 三 )
因为品牌商如果纯粹的找明星代言,明星仅代言,不负责销售、也不具备专业性。而进了薇娅与李佳琦直播间,至少在品牌代言之外,还能带货。再说商家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不砸钱进头部直播间就没流量,但砸钱买主播流量还能赚个吆喝与曝光度。
顶流主播也是看准了品牌商的这种心态,所以有底气以高额的抽佣比例+坑位费模式让他们亏本卖。
但凡事都有两面,这种商业模式负面效应也非常明显,这点笔者此前也有谈到:
一众品牌商争破头要挤进李佳琦与薇娅的直播间,相当于向头部网红砸钱买流量,将自己品牌溢价的打造与销售业绩预期交给了头部主播。单个品牌因为过于依赖头部网红主播的全网最低价效应与流量粉丝效应,定价权也被掌控在顶流主播手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相信的头部主播能够带来更低的价格,而非品牌。这种饭圈效应导致粉丝与主播的绑定越来越深,品牌方被架空。
这对商业生态的未来来说,并不是好事。日前在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双十一预售李佳琦薇娅销售额近两百亿,头部销售额这么高会挤压平台中小商家流量吗?中小主播、商家怎么办?》,大量的回复都道出了当前商家的困局。
文章插图
有人谈到:
头部占据了流量入口,商家打不过要么就加入,要么就逃离,选择新路。这一方面需要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寻找多平台差异化的带货模式。一方面要做好产品与品牌自播,打造自有的品牌流量。
但当前的难题是,对于品牌方而言,由于没有资源与人气,也没有专业的团队,要在品牌自播上与头部主播抢流量,难度可想而知。
三、从个体崛起与商业生态角度:该反思什么?本质上,从直播带货模式愈加明显的二八效应来看,直播不是抢占创造需求,而是抢占别人的需求,肥了李佳琦与薇娅,也就意味着更多人吃不饱。
如果从根源来看,其实就是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与议价权过度倾斜于主播个体,对其商业模式的合理性与标准缺乏反思与行业上的规制。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直播带货过高的抽成比例其实是对整个电商供应链环节的压榨。
如前所述,李佳琦薇娅一天带货200亿,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李佳琦与薇娅赚了多少,因为按照抽成比例20%~30%的销售额(还不算坑位费)来算,两人利润之高,直接将4000家A股上市公司一年的营收比下去了。
一件产品到消费者手里,其中从制造环节到渠道、从物流到人工到产品门店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利润,但当前利润大头基本进了主播腰包,这真的合理吗?
从整个社会零售与制造业方向来看,它压榨了本应该属于线下、流通环节的利润,通过高昂的坑位费+抽佣成就了其自身个体的创富神话。
商家为了在缝隙中谋求利润与平衡成本,或只能在产品品质或者其他环节转嫁成本,要么通过降低品质让消费者买单,要么降低技术研发投入成本来平衡营收,没有合理的利润,对于众多行业的产品升级、技术创新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平台的流量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头部主播的私域流量池,为薇雅、李佳琦这种头部选品而服务,那么也很可能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李佳琦薇娅的传奇印证了互联网创富神话还在延续,印证了个体价值崛起的时代并未走远。
但个体崛起如果阻挡了后来者崛起的通道,从个体崛起发展到个体垄断,商家生存越来越难,其实不是一个合理的、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
从当前来看,平台可能要思考变革平台模式,从直播带货的大方向来看,头部主播正在把自己变成了流量平台,高抽佣与高坑位费尽管不合理,但是当前商家与主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运营商|5G套餐“出冷门”?人民日报“看不过”发文批评,运营商该反思了
- 套餐|人民日报又发声!批评“5G套餐”背道而驰,三大运营商该反思了!
- 坑位费超李佳琦、薇娅,竟是虚拟人?明星社死,大品牌很受伤,
- 李佳琦|腾讯收购黑鲨,进军元宇宙的第一步?黑鲨5还在
- 芯片|李佳琦公司否认补税17亿;荣耀首款折叠屏手机售价9999元起;喜茶部分产品降价;阿里张勇辞任微博董事|邦早报
- 李佳琦|具有真正 3D 宏观结构和高度工程化微结构的 3D 打印 MXene 气凝胶,可增强电气和电化学性能
- 李佳琦|iPhone15渲染图:环绕屏+A17芯片!屏占比达180%让果粉瞠目结舌
- 李佳琦|李佳琦公司否认补税17亿:不实消息!
- 苹果|小米狂喜,工信部点名苹果,库克该好好反思了
- 联想|证监会做出决定,联想杨元庆该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