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推荐和视频开始侵蚀各行各业( 二 )


挑战就是娱乐向的重复性内容太多造成选择成本高,大部分搜索可能还是偏账号和热点,有价值信息搜索的习惯和结果都还要努力。
搜索引擎核心优化方向就是爬取最全的内容做最优的排序,但是到了移动端内容被封装在各个APP里面,搜索就不再是高效的信息分发方式了,因为搜不到了。
二、推荐和视频开始侵蚀各行各业接下来看看个性化推荐。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的成本降低了,所有人都在生产内容,内容数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同时因为手机屏幕小,没办法展示大量内容让用户选择,信息组织必须是精准和个性化,时代就从人找信息过渡到了信息找人。
直到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信息找人的信息流产品起来的时候,才真正把个性化和总刷总有两件事结合起来。其实头条最初胜出的核心不是靠个性化,而是靠使用门槛超低的体验:一上来啥都不用选,猛推高点击文章,在后续使用中人和算法持续互动,个性化逐步体现。尽管头条是2012年上线的,但是个性化推荐这个趋势到今天还在蔓延。
像是淘宝,过去几年主要工作就是内容化,想让自己从一个商品的搜索引擎变成一个商品的推荐引擎。有回我跟阿里的相关负责同学交流,他说商品就是内容,淘宝本身也是内容,淘宝跟今日头条只是分发的内容不一样。搜索是教人用机器语言说话,推荐就是没有关键词的搜索。
另外他说,直播也是一种推荐,买东西就是打赏。每天都有几千万人在看直播,主播把人分成了群 ,最终人都被分到很细的颗粒度上。上亿量级的个人创作,加上这种人和机器综合的推荐,算法和人的创意生产力是互相加强的。
视频|推荐和视频开始侵蚀各行各业
文章插图
再像是大众点评,今年主要工作也是从搜索到推荐,从搜索商家到推荐内容创作者。
点评的主要使用场景就是发现周围三公里的服务,本质上是个半径很短的本地搜索引擎,我们基本不会去看其他城市的内容推荐,对不对?而且点评的内容组织都是以商家为核心的,我们发表的评价都是从属于商家的,那这个创作者怎么长成大V呢?
因为这个产品结构问题,之前点评的作者激励比较差,就是点评用户都是素人,一旦出头就被挖去了小红书。所以,点评今年重点是笔记,从以店为核心转变成以人为核心,以人分享生活为核心。
视频|推荐和视频开始侵蚀各行各业
文章插图
说回信息流产品,因为已经发展好多年了,今天各家现在比拼的都是把基本工做好,把产品体验做好,“无非是内容做得更好一点,推荐做得更准一点,创作者服务做得更到位一点。”信息流的内容生态进入了专业、聚焦的阶段。
跟几位行业具体业务的负责人聊,他们都相信了一个事情:短线看需求,长线看供给。大家开始愿意为头部好内容做激进的投资、提升内容质量。
在内容赛道基本盘完成之后,抖音快手就会去在产业层里面去找,那些在推荐和视频方向投入不足转型不利的产业公司,去吃他们的市场空间。比如淘宝,比如点评。因为过去几年优质内容生产者没有重点围绕搜索生产,在跟更善于组织和吸引优质生产者的平台竞争时肯定是吃亏的。对于淘宝和点评来说,优质供给是一直都需要被持续讨论的问题。
但本地生活服务这块,需求模糊的推荐更适合种草,跟目的非常明确的搜索真的是非常不同的心智,抖音可以抢到一部分市场增量,也只能拿到一小部分。因为搜索是聚合全网的内容,回答用户的问题,所以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过也保证了中长尾需求不会被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