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平台何时收割毒草?用户烦了( 三 )


另外我自己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 在搜一个产品的使用笔记时 , 评论互动里有的人居然是专业打手 , 涉及到这一产品的笔记中经常看到其吐槽的身影 , 或者在该产品笔记下直接说竞对品牌使用起来有多好 , 这样的评论下还会有人打配合附和 , 上演一出好戏 。 那这些评论都从何而来呢 , 想必各位心中自有判断 。
操作三:PR居然直接发帖躺平求博主置换资源
最近我是深深地感觉时代变了 , 之前都是PR主动私信我们博主 , 商量价格、排期等等 , 但我发现种草平台上居然还有躺平的PR坐等博主上门接单的 , 那天我的首页突然出现了小小PR想躺平的帖子 , 我好奇点了进去 , 里面内容文案是:美食类置换 , 千份以上数据不错速来 , 我已经躺平了 , 希望你不识抬举!居然收获了几百个评论 , 各种博主回复滴滴、看看我 。
看过一篇之后 , 奇妙的算法就这样运作了起来 , 一时间我的平台首页全是PR求博主的 , 这些笔记的流量还不小 , 我就想问官方爸爸啥时候能看看我 , 给我点流量呢?
现在的新品牌PR这么好干了么?不用自己看内容 , 直接在微博和小红书发帖就可以坐等博主送上门来 , 合作推广产品 , 完成自己的工作 。
平台无力管理毒草?
经过上述一系列操作 , 大量产品的毒草就涌入了微博、小红书、知乎、什么值得买 。
小智也看到 , 微博和小红书平台会定期公布一些内容清查结果 , 维护平台的生态 , 但就用户反馈而言其实效果式微 ,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就小智看来 , 造成如今这种局面可能是以下三个原因造就的 。
首先是平台管不了的问题 。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真实分享一直是种草的核心竞争力 , 但是就是这样的基因造就了平台如今出现大量过度包装的内容、难以辨别的软文笔记 , 根本就没有好的办法去管理 , 毕竟连人都分辨不出哪些是广告 , 更何况机器呢?
所以说 , 种草的平台基因造就了如今平台的乱局 , 这可能是一个无解的事情 , 就像大众点评里的分数也很扑朔迷离一样 。
其次是种草平台自身可能也不太想管 。
种草的流量池本身就是依赖着这些UGC笔记存在 , 管得太多会造成自身平台用户的流失 , 毕竟对于博主而言恰饭是重要的一环 , 只要数据好 , 哪个平台其实都没有太大关系 。
例如 , 成立于2013年的小红书 , 一开始是以旅游攻略内容为主 , 以年轻女性用户为平台主要目标群体 , 后又拓宽内容品类 , 发展为以美妆、时尚为主的内容平台 , 到如今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种草”社区 。 它对于内容的依赖程度极强 , 其实有点类似于B站的模式 , 随着平台做大 , 需要不断破圈 , 成为不只是二次元爱好者的平台 , 更是一个多元文化社区 , 许多老用户抱怨爷青结 , 但也有许多新用户不断入局 , 这并不耽误B站整体的流量池 。
就像陈睿说的那样: “小而美与发展壮大无法共存 。 ”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 能让大多数人觉得好 , 就可以了 。 放在小红书上也是如此 , 或许很多老用户在抱怨平台充斥着软广内容 , 社区变了味 , 但还有许多新用户在使用着它 , 依靠它来为自己的购物提供指导 。
这就造就了 , 平台自身可能也不太想管 。
最后一个原因是平台管了可能也管不好 。
虽然小红书定期对平台内容进行清算 , 试图采取严厉打击软广笔记、切断外链等方式维护自身社区生态 , 也有《小红书社区公约》专门的制约 , 表示将竭尽全力帮助用户在小红书APP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 这其实是很好的一个社区风向标 。 但目前来看用户体验仍难以保障 , 小红书需要在“真实分享的内容”和商业化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 但这个平衡点从何来 , 其实是一大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