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研究丨解构华为护城河——三年“半导体”与四大“新军团”

华为|研究丨解构华为护城河——三年“半导体”与四大“新军团”

文章图片

华为|研究丨解构华为护城河——三年“半导体”与四大“新军团”

文章图片



作者|缪凌云 于婞
编辑|缪凌云
“华为有什么不一样?”
近年来 , 经历了制裁封锁、孟晚舟被扣等一系列事件后 , 华为在国际、国内皆获得了空前的关注 , 再加上鸿蒙出世、构建鲲鹏生态、连续成立新“军团”等动作 , 越来越多的人以不同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态度 , 也有人发出了如是疑问 。
面对这一问题 , 研发费用与专利数量 , 无疑是最为人津津乐道 , 也是最易于理解的两个答案 。 例如在10月11日刚刚发布的《202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上 , 华为以1419亿元继续位列第一 。
同样是在最近 , 华为内部发文 , 宣布复制年初的“煤矿”军团模式 , 低调进军“海关和港口”、“智慧公路”、“数据中心能源”、“智能光伏”四大领域 。
藉此机会 , 风云资本界依托其已经落地近三年的哈勃投资与半导体产业 , 以及与之存在合作关系的百家上市公司 , 对华为的布局进行了一定梳理 , 供大家进一步探究、讨论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百家上市公司与华为的合作 , 已然包含了上述四大领域 。
时间拉回上世纪90年代 。
适时 , 个人电脑加速普及、移动通信需求兴起 , 国际半导体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窗口期 。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 , 大力扶持本国相关产业;我国亦积极推出“908”、“909”工程 , 以期融入世界半导体发展的大潮流中 。
然而 , 初兴的产业很快迎来了当头一棒 。
1996年7月 , 《瓦森纳协定》在奥地利维也纳问世 , 它的全称 , 叫做《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协定》 。
对中国来说 , 这份协定意味着六个字——高新技术禁运 。
于是 , 相比于抱团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 , 国内包括半导体在内的诸多产业 , 只能艰难探索 , 很快落于人后 。 2000年4月 , 为了尽可能地绕开限制 , 一家中国公司在开曼群岛悄然成立 , 它的名字叫做中芯国际 , 当然 , 这是外话 。
《瓦森纳协定》的签订 , 给予了我国高新产业一道紧箍咒 , 但应该很少有人会想到 , 其定下的基调 , 会在23年后再度掀起一场制裁风暴 , 诸多中国高科技公司的命运再度被改写 。
或者 , 试图去改写命运 。
哈勃火线布局:三年落子41枚余承东说 , 后悔当年没有做芯片制造 。
世上没有后悔药 , 很显然华为也明白这一点:
2019年4月23日 , 美国司法部对华为起诉书公布三个月后 , 哈勃投资火线成立 。
成立虽然匆匆 , 哈勃却有着豪华的高管团队 。
董事长白熠 , 曾担任华为财务管理办公室副总裁;董事应为民 , 为华为全球采购认证管理部总裁;董事周永杰 , 同时是海思光电法人代表;监事李杰 , 是华为监事会主席 , 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通信学士、计算机图像处理硕士 , 1992年就已加入华为......
财务人士+相关专业+集团核心成员 , 在这样一份名单的加持下 , 哈勃投资展现了惊人的投资效率 , 不过三年时间 , 投资了至少41个标的;注册资本亦由成立之初的7亿元 , 逐步增至45亿元 。
风云资本界对这41家被投企业进行了梳理 , 发现它们呈现出三大特征:关联性 , 完整性、认可度 。
关联性与完整性 , 即被投公司均与半导体产业有着一定的联系 , 且公司主业涵盖了半导体产业链的绝大多数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