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振:用“舞指科技”舞出无声者的“心声”

手语,不知道你是否曾经注意过它,那是一种指尖的跳跃舞动,“跳”出无声人的“声音”,让人们能听清那仿佛隐秘在冰山底下的炽热思想 。
曾振:用“舞指科技”舞出无声者的“心声”
文章图片
对于中国2000多万的听力障碍者来说,手语是他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是他们的心灵在指尖跳出的舞蹈 。 曾振,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他就是那个希望自己能帮助听力障碍者攻克手语难关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与世界对话,找回属于自己的“声音” 。
几年前,曾振认识了省残联的一位朋友,他和姐姐都是遗传性听力障碍,幸运的是他的症状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到改善 。 在与这位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曾振了解到中国手语翻译的数量严重短缺,而培养手语翻译也是一件长期且艰苦的事情,故而他萌生了“能不能用科技为听力障碍者做些什么”的想法,这一想法与中残联和机器人学院的王斐老师不谋而合,于是两人开始组建团队,研究工作开始起步 。
曾振:用“舞指科技”舞出无声者的“心声”
文章图片
在王斐的带领下,曾振三人团队研发了一套可以帮助听力障碍者沟通交流的智能系统——舞指科技,这套系统肌电臂环、云端数据、App程序组成 。 臂环通过接收21维手部关键点的信息还有8维肌电信号信息,完成手臂运动轨迹的信息记录,再通过AI技术和标准手语进行对比,最终将其转化为文字、语音呈现于App端 。
曾振:用“舞指科技”舞出无声者的“心声”
文章图片
在具体使用中,听力障碍者通过佩戴臂环用手语交流,臂环将肌电信号信息上传到云端,云端将信息数据转译文字、语音后,传至“舞指科技”App,而接收者则通过该App将自己的语音转换为文字和手势图片再反馈给听力障碍者 。 如此,便完成了一轮交流的闭环 。 尤其是早期用户,舞指科技会为他们提供定制版产品,根据个人手语习惯,训练臂环也会更加智能,识别精准率也更高 。
在“舞指科技”初创之时,那位省残联朋友的姐姐曾亲自来到公司体验了一次肌电臂环,当她紧张地用手语打出“谢谢”的时候,曾振忽然觉得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
“其实自己做实验的时候还没有感觉到太多,因为之前都是理论实验,没有实际发出声音 。 但是现在,它真正地发声了,这让我感觉所有的付出没有白费,都是值得的 。 ”曾振说 。 这场“寻声”之旅,就在那一声“谢谢”之后,拉开了帷幕 。
曾振:用“舞指科技”舞出无声者的“心声”
文章图片
在“寻声”之路上,曾振遇到了未曾预料的困难 。 一方面是技术问题,手语转换的技术极具挑战性,因此,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项目都得不到有效推进,有时因为一个错误的结果,实验和数据都要推倒重来 。
“另一方面就是人才的问题,这涉及到公司层面,我在2019年本科毕业,那时就有一批合伙人坚持不下去了 。 ”曾振回忆起那段时光,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大家一开始觉得做公司会有各种各样的光环,有媒体报道,有投资人,但毕业之后涉及的却都是现实问题 。 做这个公司我们承载着大家的梦想,就得为伙伴们的选择负责任 。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也面临着多重选择和对比 。 创业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光鲜亮丽 。 ”
曾振的创业之路,走得跌跌撞撞,面临着人员重组、技术难关乃至市场前景等多重考验 。 曾振知道创业一切都是“真枪实战” 。
曾振:用“舞指科技”舞出无声者的“心声”
文章图片
“但很庆幸,这一切,我们都挺过来了 。 ”曾振回忆说,“在取得了一点成绩想要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我感觉身上的包袱更重了,甚至曾有过放弃读研和创业的想法 。 ”然而那一声“谢谢”时刻回荡在他脑海里,支撑着他一路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