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从货币数字化到数字化货币:数字化时代的货币演进

巴依|从货币数字化到数字化货币:数字化时代的货币演进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胡逸,文章首发于澎湃新闻,创业邦经作者授权转载,图源图虫。
小时候,听父亲讲《阿凡提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香味”和“钱声”的。
阿凡提遇见巴依老爷在吃鸡,说道:“好香的鸡呀!”
巴依老爷说:“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你手上还有个饼,香味都跑到你的饼里去了。你闻到了,就要付钱给我!”
阿凡提拿出钱袋,举到巴依老爷的耳边使劲地摇晃,问:“听见了吗?听到钱的声音了吗?” 巴依对钱的碰击声特别爱听,满脸堆笑他说:“听见了,听见了。”
阿凡提说道:“钱币的响声是钱的一部分,你听到了我就付过钱了。”
随着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你有多久没有听到硬币在你口袋里碰撞的声音了?你的衣服或手包里还有钱包和纸币吗?你有多久没有见过纸币的模样了?
以前上公交车,听到的是一枚枚硬币投入票箱时,那清脆的“当啷”声。而现在听到的,却是手机支付的“叮”和“叮咚”声。如果阿凡提现在碰到巴依老爷的质问,他该如何应答呢?
货币,从物理载体的有形现钞,发展到虚拟的电子化货币,如银行电子存款、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和动力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合规监控。和纸币相比,数字化货币支付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同时,印刷成本为零,且可以规避假钞,这无疑给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生产资源和管理成本。
2014年的“双12”,是货币数字化值得记录的里程碑。从那时起,二维码支付开始大规模线下推广,催生了无现金交易的广泛发展。人们慢慢开始熟悉移动支付,钱包也慢慢变成电子钱包,和手机合为一体。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老百姓跨越了刷卡时代,直接进入了刷码时代。和携带银行支票和信用卡相比,扫码支付操作简单,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了。
随着无现金支付方式的扩大,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货币数字化正在走向数字化货币。202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出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这将为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提供法律保障。货币数字化和数字化货币,只是数字化换了位置,从后缀变成了前缀,但完全不是一回事。央行的数字货币绝不仅是法币的数字化,就像数字资产不仅仅是资产数字化那么简单。那么,未来的数字化货币会是怎么样的?
和货币数字化不同,数字化货币最大的特点是自带场景。当数字化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它们就会合成一个个场景。
原来的人民币现钞是不可能规定:某一张纸币,只在固定的场景,有指定人选去使用的。但数字化货币也许可以做到,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字化货币定向发放到指定的账户,然后设计规则,制定此货币的使用条件和用途。
举例来说,现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给救助对象发放救助款项,途径是救助对象按照条件申请,通过层层审批核对,最后拿到了一笔救助款。但当他拿到这笔款项后,他如何使用,是无法监管的,他可以一下子挥霍一空,甚至可以去赌博。而数字化货币是可以规定用途的,这笔钱只可以购买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也可以规定救助对象只能在指定的扶贫超市使用,或一个月使用的金额和次数。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正通过基于以太坊的区块链系统Building Blocks,为约旦的近万名难民服务。负责此项目的创新实验室主管Bernhard Kowatsch表示,该项目消除了98%的银行交易费,为他们节省了近15万美元的预付卡支出费用,而这笔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更重要的是,数字账户可以避免此前难民身份证被当地部落首领抢走后冒领造成的腐败问题。WFP现在还可以直接与本地零售商沟通,借助电子交易,获得援助接受者购买食物商品的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