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新能源汽车假期出行充电难,真的没办法吗?


充电1小时 , 排队4小时 。 这是国庆假期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的真实遭遇 。
据央视财经报道 , 10月1日 , 一位新能源汽车车主从深圳出发前往湖南衡阳 , 在高速公路耒阳服务区给汽车充电时 , 花费5个多小时 , 其中有4个小时在排队 。 这4个小时我连洗手间都不敢上 , 因为怕被插队 。 当10月6日 , 该车主从湖南驾车返回深圳时 , 其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又再次花费1小时时间排队充电 。
假期长途出行 , 新能源汽车着实尴尬了一把 。
【充电|新能源汽车假期出行充电难,真的没办法吗?】新能源汽车充电难是真的吗?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难 , 似乎一直是许多人的共识 , 也是阻挡更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 而上述车主的遭遇似乎也再次印证了这个观点 , 但事实是否果真如此?要回答这个问题 , 还要从充电的供需两端谈起 。
一方面 ,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是不争的事实 。 在9月底刚刚举行的2021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 , 公安部副部长刘钊透露了一组数字:截至今年9月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678万辆 , 今年以来新注册187万辆 , 占新注册汽车总量的9.2% 。
但另一方面 , 续航里程、充电技术以及相关充电设施的建设近年来也在快速发展 。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 , 目前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已经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升至2020年的378公里 , 甚至许多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达到500公里乃至600公里以上 , 媲美燃油车 , 这也使得其充电频率相对过去显著降低 。
发展更快的是充电设施的建设 。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 , 今年1-8月 , 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2.4万个 ,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同比上涨322.3% 。 目前 , 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已达210.5万个 , 车桩比约为3:1 。 若不考虑公共桩与私有桩的区分 , 可简单理解为每3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便拥有一个充电桩 , 而细分至私家车领域 , 比例还会进一步提升 。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认为 , 单从数量来看 , 当下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的一二线城市 ,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更为普及的南方沿海地区 , 充电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 。
布局有待优化 , 波峰波谷差距大
充电不再困难 , 但怎样让充电过程更加便捷 , 充电场景更加丰富 , 仍是一个难题 。
单纯谈论充电桩数量、车桩比意义不大 , 还是要看在具体的细分场景 , 充电是否方便 。 如仝宗旗提到 ,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早的地区 , 部分充电桩建设早 , 发展至今技术上已相对落后,且早期充电桩建设存在跑马圈地现象 , 仅追求数量增长 , 布局的合理性不足 ,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体验 。
此次引发广泛关注的假期高速公路充电难 , 便是充电体验亟待提升的短板场景之一 。
相比充电设施分布密集的市区 , 高速公路的充电桩数量相差甚远 。 9月26日 ,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截至9月 , 高速公路充电桩保有量为10836个 , 配置充电桩的服务区数量为2318个 。 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占总体的比例仅约为0.5% 。
这背后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 , 高速公路充电桩的利用率极低 , 后期微薄的收益无法覆盖前期大量的成本投入 , 导致高速公路充电桩建设受阻 。
仝宗旗以目前布设在市区内、针对私家车的公共充电桩为例分析 , 其日常利用率仅为10%左右 , 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 目前选择新能源汽车长途出行的人数仍较少 , 高速公路充电桩的实际利用率相较市区只会更低 , 闲置情况更加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