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又“陪跑”,他还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吗?

村上春树又“陪跑”,他还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吗?
文章图片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了 。 与以往几年一样 , 人们在看了一眼获奖者是谁后 , 注意力立刻从获奖者身上挪开 , 转而关注起村上春树又“陪跑”了 。 十来年了 , 村上春树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门 , 2010年以来更是每年都位居诺奖赔率榜前列 , 文学爱好者以及博彩公司都很看好他 , 他的粉丝也每年都在准备“如果今年得奖了怎么庆祝” 。 甚至在村上迷众多的中国 , 各家媒体对诺奖的结果也大都会做两手准备:村上得奖了就大做 , 没得奖就随便弄弄吧 。
年年盼得奖 , 年年不得奖 。 村上春树一个人把有些冷门的文学奖盘活成了每年国庆后的一大公共事件 。 那么 , 他是怎么成为行家和门外汉都认可的诺奖热门的?他又是怎么成为年年落选的“陪跑王”的呢?
一、能“陪跑” ,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实力过硬
有一种说法 , 认为村上春树作品太流行 , 在专业文学评论家眼里不够严肃和纯文学化 。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 村上作品确实卖得好 , 仅一本《挪威的森林》 , 在日本就卖了上千万本 , 中国大陆简体字版也卖了逾800万本 , 还被译成33种语言在36个国家出版发行 。 通俗地讲 , 这一本书为他挣到的钱已经够好几个诺贝尔奖的奖金了 。
但就像有的人又有才华又有颜值一样 , 也会有村上这种又叫座又叫好的作家 。 诺贝尔文学奖虽没拿过 , 但与诺奖齐名的国际性文学大奖可是拿过不少 。 2006年 , 村上春树获得了卡夫卡文学奖 。 这个奖历史并不久 , 是21世纪才创立的 。 但村上获奖前的两年 , 2004年得主耶利内克、2005年得主哈罗德·品特都在得奖后几个月获得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 。
也正是从2006年获卡夫卡文学奖开始 , 村上春树被认为可以争一下诺奖 , 继而成为博彩公司眼中的热门人选 。 此后 , 村上又在2009年拿到了另一个分量极重的国际奖项——耶路撒冷文学奖 。 这个奖跟诺贝尔奖的重叠度也不小 , 罗素、帕斯、奈保尔、略萨等诺奖得主也得过该奖 。
理论上讲 , 耶路撒冷文学奖比卡夫卡文学奖更难拿 , 理由有二:
第一 , 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 , 卡夫卡文学奖则是每年一次;
第二 , 卡夫卡文学奖是在有作品被翻译为捷克语的作家中挑选 , 换言之 , 再牛的作家 , 如果作品没被译为捷克语 , 他也不可能拿到卡夫卡奖 。 耶路撒冷文学奖则无此规定 。 显然 , 后者比前者的选择面更广 , 得奖几率也就更小 。
更关键的是 , 村上春树在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时 , 发表了一篇“逼格”闪闪的演讲 , 标题叫《永远在蛋这一边》 。 中国有句成语叫以卵击石 , 西方也有类似的谚语 , 表达的意思也差不多 。 村上在演讲中说到:“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 , 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 ”
村上春树又“陪跑”,他还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吗?
文章图片
2009年 , 村上春树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 , 村上夫人一路陪同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 , 村上特意仔细解释了这句话:“我们都是人类 , 是超越国籍、种族、宗教的个体 , 是脆弱的蛋 , 面对着一堵叫作‘体制’的坚硬的墙 。 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 。 这堵墙太高 , 太强——也太冷 。 假如我们有任何赢的希望 , 那一定来自我们对于自身及他人灵魂绝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信任 , 来自于我们灵魂聚集一处获得的温暖 。 ”
这一席话讲得人热泪盈眶有木有!诚然 , 这些话公知范儿十足 , 有迎合西方主流价值观之嫌 , 但即便是迎合也迎合得恰到好处 , 基本上一举洗刷了自己“流行作家”、“畅销书作家”、“言情作家”等恶名(是的 , 这些称号对于夺取文学奖来说都是减分项) 。 此后 , 再没人怀疑村上春树是一位语言、技巧过硬 , 并且有良心有担当的大作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