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进击」的商汤,留有「短板」( 二 )


然而 , “硬币总有两面” , 商汤在商业化落地的步伐确实值得肯定 , 但不确定性仍然无法回避 。
【商汤|「进击」的商汤,留有「短板」】
图/商汤官微
据招股书显示 , 商汤的主营业务为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 。 受新冠疫情影响 , 在2020年上半年 , 商汤四大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跌 , 在2021年上半年 , 疫情形势缓和后 , 四大主营业务收入有较明显的提高 。
如果说疫情黑天鹅是最不可控制的因素且对公司盈利造成了负面影响 , 那么其他营收要素如政策收紧、客户集中等风险则是加剧公司营收下滑的“推手” , 具体来看 , 商汤开展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与服务 , 会受到政策变化与政府支出影响 , 进而波及企业整体营收 。
AI行业在走向商业化的“星辰大海”之前 , 仍然有一段“征途”需要迈过 。
02 想要脱颖而出 , 那还不“杀”出一条血路?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1)上 , 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IEEE Fellow周伯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未来AI技术面临的挑战 , 他表示 , 目前依然在于如何让AI在鲁棒性(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能力)、可复制性、可解释性、隐私保护、价值对齐、负责任等纬度上更具可信度 。
但是 , 站在投资机构/投资者的角度看 , 他们对AI公司的投资理解 , 除了以上老生常谈的部分 , 还要基于全行业做投资研判 。 毕竟 , 历经市场洗刷与淘汰而屹立不倒的 , 才是AI公司中的佼佼者 。
那么 , 什么样的AI公司才能入得了投资方的“法眼”呢?
有业内人士发言 , 在AI落地确定性高的行业赛道里 , 选择那些不会被IT巨头颠覆的AI公司 。 比如获得投资率高的AI公司如科大讯飞与海康威视 , 恰恰是占据了足量的数据端口的 。 也就是说 , 无论是通过何种路径取胜 , 都要经历选对赛道 , 拓开市场且通吃细分场景或通用场景、打通ToC/ToB/ToG端的过程 , 而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AI公司才是王者 。
具体来看 , 科大讯飞走的是“G—B—C”的路线 。 通过与学校项目的稳定合作 , 科大讯飞维系良好的政府关系 , 掌握了大量的教育端口数据 , 极大地取得了运营C端的主动权 。 而海康威视则占据了无人可撼动的安防端口 , 坐享行业红利 。

图/pexels
而IT巨头要想入局AI各赛道 , 其强大的研发资源、供应链、销售渠道完全碾压AI公司 。 在与之竞争时 , AI公司迎头撞上势必吃亏 , 相反避其锋芒、求同存异则会活得不错 , 如AI公司选择针对性强的场景切入 , IT巨头则考虑到其市场份额有限而入场意愿低迷 。 再如AI公司倚傍让其极具竞争力的客户势力 , 比方说拿下ToG的教育机构资源等 , 依靠此路径 , 科大讯飞在AI公司里功成名就说明了一切 。
目前 , 在AI行业 , 计算机视觉应用层在国内商业化落地案例中最为成熟 。 在该市场 , 特别是安防、金融、互联网赛道 , 市场增速最快 , 竞争优势明显 。 上文提到的海康威视就属于计算机视觉应用层的安防赛道 。
反过来看商汤 , 它以人脸识别与深度学习算法起家 , 7年来深耕计算机视觉应用层 , 形成了“技术+商业”双驱动战略 。
但市场从不缺少竞争者 , 提到商汤 , 不得不提及AI四小龙 , 他们立足自身优势 , 奋力追赶资本的身影也别有一番风景 。
四大「人脸识别独角兽」企业 , 均走出技术象牙塔 , 走向商业化落地议程 。 他们业务交叉且在相关领域竞争激烈 。 如四家均角逐金融和安防业 , 而在手机领域 , 商汤与旷世竞争已经白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