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叮咚买菜,去向何方?( 三 )



不过有趣的是 , 每日优鲜起步更早 , 拥有的用户数量也不少 , GMV表现却逊色于叮咚买菜 。 最新数据显示 , 每日优鲜第二季度GMV总额为23.14亿元 , 同比增长35.4% , 绝对值和增速都不及叮咚买菜 。
体现可持续管理能力的营收增速方面 , 前置仓赛道的两位玩家也展现得水平飘忽 。 现有公开数据显示 , 叮咚买菜的收入浮动幅度较大 , 2020全年达到192.15%的增收后 , 2021年Q1下滑至46.02% , 后又在2021年Q2爬升至77.93% , 就目前来看 , 叮咚买菜披露数据较少 , 趋势难料 , 稳定性方面尚有欠缺 。
每日优鲜的问题也很显著 。 从招股书及财报来看 , 2019年的每日优鲜迎来了增长最理想的一段时间 , 同比提升69.21% , 此后长期呈现收缩态势 , 2021年第一季度更是实现了负增长 , 营业收入同比缩减9.44% , 盈利能力有待考察 。

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或许与二者不同的用户策略有关 。 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在接受《商业观察家》专访时表示卖菜不是流量生意 , 而是复购率生意 , “一切资本的秘密在复利 , 一切卖菜的秘密在复购率 。 ”
二季度 , 叮咚买菜绿卡(VIP会员)下单数量同比增长85% , 用户粘性提升明显 。 一方重规模 , 一方重质量 , 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的竞争暂时分不出高下 , 亟待解决的毛病却出奇一致——投资者最看重的利润 , 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曙光 。
大厂紧盯生鲜 , 留给叮咚买菜的窗口期已然不长 。 “这又是不好生意模式的一点 , 竞争对手多 , 而且只要后来者下血本 , 都能在某区域市场抢一杯羹 。 ”林帅如是说 。
破局之路 , 刚刚起步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 , 试图提升净利 , 叮咚买菜只能另寻他路 。
财报电话会上 , 叮咚买菜高管提出下半年的核心计划之一就是加大自有品牌研发 , 投入上游农业以保障商品性价比 。
实际上 , 叮咚买菜的自有品牌已经开始发力 。 今年5月31日 , 叮咚买菜对外宣布打造快手菜高端自有品牌“叮咚王牌菜” , 梁昌霖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 , 自有品牌的GMV占总GMV的1.9%提升到了Q2的4.9% , 预计Q4到8% 。 长期来看 , 生鲜和食品相比于其他品类更容易形成自有品牌 , 未来自有品牌占比可能达到30%左右 。 ”
分析指出 , 自有品牌既能助力平台进行差异化竞争 , 又能有力提高客单价和毛利率 , 领域整体格局稳定时 , 在红海中寻找细分蓝海也不失为破局良招 。 如果说叮咚买菜是向左注资研发 , 每日优鲜就选择了向右打造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 。
每日优鲜招股书显示 , 他们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社区零售业数字化的最大平台” 。 二季度报告中每日优鲜披露 , 他们已经与中国境内15个城市签订58个智能新鲜市场运营合同 , 并在中国11个城市启动了34个智能新鲜市场 。
无论是启动自有品牌研发 , 还是布局数字化智能生鲜 , 竞争的本质都是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 , 利用好现有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 。
生鲜电商领域观察者刘章明认为 , 产品种类受限、物流配送制约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价格机制复杂且波动极大等原因制约着这个市场的发展 。 从这个角度看 , 生鲜电商市场还有待教育 , 高效运营仍然遥远 。
叮咚买菜的问题 , 也可以说是整个前置仓赛道的问题 , web4.0时代的市场期待更创新、更彻底的商业模式变革 。 紧跟时代的步伐已经是种落后 , 预判未来、提前转向的玩家无疑能赢得更多机会 , 而叮咚买菜的破局之路 , 才刚刚开始 。
欢迎关注【BT财经】 ,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叮咚买菜|叮咚买菜,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