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叮咚买菜,去向何方?( 二 )



平安证券在针对前置仓电商业态的研报中指出 , 生鲜品类毛利低、配送成本规模效应较弱 , 因此前置仓企业盈利能力天然较弱 。 分析师表示:“前置仓首先要有高质量商品和快速配送体系 。 待商品品质和配送时间确定后才能带来消费者复购、提升订单规模 , 进而改善UE模型(单位经济模型)、继续提升商品质量 , 形成正向循环 。 ”
对照分析师意见再来观察叮咚买菜 , 它的业务还处在第一阶段 。 据金融界报道显示 , 叮咚买菜2021年Q2毛利率为14.6% , 比一季度的18.9%下滑4.3个百分点 。 2019、2020年叮咚买菜毛利率分别为17.1%和19.7% , 同样高于2021第二季度数据 。
无论毛利还是净利 , 叮咚买菜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 尽管公司预估毛利率和非GAAP净亏损率都会在第三季度迎来改善 , “在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单位经济效益方面正营业利润”的口号也已经喊出 , 但不信任者人数依然众多 。
关注生鲜电商赛道的投资者林帅就表示:“叮咚买菜目前不是好的生意模式 , 未来也很难做出好的生意模式 。 ”除了毛利与配送成本的阻碍之外 , 他认为垂直电商对综合性电商也很难有胜算 , “叮咚买菜 , 每日优鲜都干不过美团 , 因为同样都在引流 , 但是流量的利用效果天差地别 。 ”
市场虽大 , 竞争不小从去年开始 , 生鲜电商的竞争格局就变得有目共睹的激烈 。 创业公司撤退 , 互联网巨头下场 , 赛程推进提速 , 淘汰进度加快 。
生鲜成为风口看似奇怪 , 实际上也不难理解 。 衣食住行四大消费 , 食无疑是最高频、最常见的一种 , 一日三餐的国人老传统和少食多餐的都市新需求都在不约而同地指向“吃” 。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 , 新注册生鲜电商企业数量以20%的复合年增长率攀升 , 2020年达到4103家 , 生鲜电商渗透率由2016年2.8%提高至2020年8.1% , CIC预计2025年将达到17.8% 。
但与市场广阔对应的 , 是几乎所有玩家都打不好手中牌的现状 。
东吴证券分析师吴劲草和阳靖都认为 , 线上生鲜零售是场持久战 , 前置仓模式较重 , 社区团购规模更大 , 两相对比下来 , 社区团购履约费用控制更优 , 也更接近盈利 , 前置仓的亏损可能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
前置仓赛道实现自我造血无望 , 如果说成功上市代表着资本市场的认可 , 那对叮咚买菜来说 , 博得信任的最大筹码就是用户增长 。 互联网巨头在生鲜电商领域杀红了眼 , 只见大量资金投入 , 不见谁家盈利输出 , 这样的前提下 , 客群争夺被放置在最高优先级 , 增长 , 也就意味着一切 。
EqualOcean的海外分析师认为 , 叮咚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 实现了行业内最大的GMV 。 接下来高昂的成本、与顶级企业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脆弱的商业模式是主要风险 。
实话说 , 叮咚买菜在与之相关的指标上表现得不算太好 。
财报数据显示 , 2021年Q2 , 叮咚买菜平台月交易用户数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9.1% , 达到840万 。 GMV同比增长80.8% , 从此前的29.75亿元增至53.78亿元 , 在叮咚买菜高管的描述中 , 此番功劳均来自用户运营 。 叮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梁昌霖表示 , “GMV的增长表现值得兴奋” , 在背后支持GMV提高的原因则被归结为客户群覆盖面扩大和平台现有用户的购买频率增高 。
生鲜电商领域 , 能够与叮咚买菜对比的企业是每日优鲜 , 同样美股上市 , 同样采取前置仓模式 , 它们既是被一同视作前置仓“代言人”的队友 , 也是谋求更好未来时需要赢过的对手 。
8月27日公布的Q2季度报中 , 每日优鲜不曾披露用户数据 , 可以对比的是在其招股书中提到 , 2018至2020年 , 每日优鲜的有效用户数始终保持提升 , 2020年末的有效用户数为890万 ,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累计交易用户更是已经超过31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