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马斯克发布机器人,何小鹏牵出机器马,为什么电动车公司都开始做机器人了?( 二 )


可以说,这匹马未来的“进化”之路,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部分。
【 何小鹏|马斯克发布机器人,何小鹏牵出机器马,为什么电动车公司都开始做机器人了?】智能电动车对机器人的背书
“如果说智能汽车是智能智造的皇冠,那么智能机器人将是机器智能的皇冠。长远来看,更大的市场,也需要更大的投入。”今年8月21日,何小鹏曾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去年12月,在天眼查等工商信息平台便可查询到“鹏行智能”的相关信息,持股65.1%的何小鹏担任公司董事长。
在小鹏汽车创办初期,据创始团队成员介绍,何小鹏就已经在国内寻找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团队。小鹏汽车还投资了一家飞行汽车公司汇天,并在今年7月发布首款双人智能载人飞行器旅行者X2。
投资鹏行智能后,何小鹏也深度参与业务发展,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公司的线下例会,随时在线上推进鹏行智能的前期研发工作,甚至是产品定义的细节。“何小鹏本身就是个产品经理,面对机器人这个产品他不可能只是甩手做投资者,肯定会深度参与。”鹏行智能的一位创始团队成员说。
现在,小鹏汇天和鹏行智能同属小鹏汽车“未来交通探索者”战略下布局的生态企业。生态的意思,除了远期的市场互动外,还有当下的实际合作,比如鹏行智能和小鹏汽车的部分研发团队已经互相打通。
过去,类似的四足和双足机器人公司甚至没有大规模生产线的概念,它们更像大学的实验室。波士顿动力就是其中的代表。除了资金和研发力量外,小鹏这样的汽车公司对开发机器人产品提供的一个非常重要支持,是量产和工业化的经验。
有小鹏汽车这个背景,鹏行智能从一开始就注重商业化战略。“现在公司里是大学实验室、汽车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三种文化的碰撞与结合。”上述鹏行智能的创始团队成员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
机器人的拐点和挑战
机器人开发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深度融合,源于它们在很多技术逻辑上的相似性——都由电池提供能源、由电机驱动,软件部分也都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差不多同一个时间节点,智能电动车的创业者都开始投身机器人行业。
原本制约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和智能电动车遇到的很多情况类似,比如电池的“里程焦虑”,语音交互、视觉识别等。智能电动车的量产过程正在推动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从而也带动机器人产品,逐渐发展到了一个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和市场的拐点。
当然,顺利迈过这个拐点也并没那么容易。自动驾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无人出租车队(robotaxi),这中间,还会有不同级别的技术目标。智能机器人的长远目标,是替代人类任何枯燥、危险、非创造性的重复工作(这也是特斯拉发布的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路径,现在还很模糊,有许多技术障碍尚未克服。
最简单的例子是,机器人需要面对的环境比道路要复杂得多,它需要识别的物体种类可能是汽车的几十倍,要处理的信息维度也更多。
“身体”层面,机器人的复杂度也远高于电动车——车只需要驱动轮胎转动,方向盘也只能左右转向,一般只有1-2个电机;智能机器人身上可能有十几个电机。每增加一个自由度,就需要一个电机。所谓“自由度”(DOF,Degree of Freedom),是指机器人可以独立运动的关节数目。比如人的手腕就有3个自由度,上下、左右和旋转。一般来说,自由度越多,机器人越灵活,能做的事情越多。这也意味着,机器人的软硬件结合的难度,要比自动驾驶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