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创新纪录,总指挥解析建造过程,国际空间站用上黑科技

中国空间站又增添了一项新的纪录!中国空间站航天员聂海胜 , 成为了第一个航天任务天数破100天大关的中国航天员 。 而这其中 , 就与中国空间站的平稳运行密不可分 。
近日 ,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的王翔 ,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 向外界揭秘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过程 , 这也在侧面显示出了中国已经在航天技术上日益强大和自信 。
中国空间站创新纪录,总指挥解析建造过程,国际空间站用上黑科技
文章图片
中国空间站创新纪录,总指挥解析建造过程,国际空间站用上黑科技】目前即使用中国最大的火箭长征5号B , 也不能一次性将空间站建造完毕 。
总指挥王翔表示 , 中国空间站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搭积木”的方式建设而成 。 空间站被分成了3大部分进行对接和组装 。
在天和核心舱建造后 , 中国还将发射“问天”和“梦天”这两个空间站舱段 , 目前中国空间站正处于全面在轨建造阶段 。
中国空间站创新纪录,总指挥解析建造过程,国际空间站用上黑科技
文章图片
前不久 , 在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曙光”号模块舱中 , 宇航员发现了新的裂缝 。 俄罗斯专家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表示非常糟糕 , 他担心国际空间站的裂缝 , 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大 。
1998年 , “曙光”号模块舱发射进入太空轨道 , 是国际空间站初创时 , 发射的第一个模块 。 俄罗斯专家警告称 , 2025年后 , 随着国际空间站逐渐老化 , 相关设备与系统 , 可能会因此陷入全面崩溃之中 。
围绕着此前的国际空间站对接的“联盟MS-09”飞船发生漏气的事件 , 美国和俄罗斯方面各执一词 , 互相指责是对方航天人员搞破坏导致的漏气 , 还因此争得“面红耳赤” 。
中国空间站创新纪录,总指挥解析建造过程,国际空间站用上黑科技
文章图片
2021年3月 , 俄罗斯宇航员在“星辰”号模块舱内 , 封住了一些和漏气现象有关的微小裂缝 。 不过目前漏气现象仍然存在 。
2021年8月 , 新的俄罗斯“科学”号研究舱在执行对接国际空间站的任务时 , 当时助推火箭发生了自动点火的意外事件 , 因此使得整个国际空间站被推离在正常位置之外 。
中国空间站创新纪录,总指挥解析建造过程,国际空间站用上黑科技
文章图片
事故接连不断 , 国际空间站的老化问题仍在持续 。 如今为了应对国际空间站上的通信延迟问题 , 一种新的增强现实(AR)技术 , 正在被宇航员使用 , 借此去维修国际空间站上的相关设施 。
未来前往月球的宇航员 , 以及前往火星的宇航员 , 将需要更多的自主权来操作特定的航天器和设备 , 而不完全依赖地球上的支持团队 , 考虑到星际间的通信延迟问题 。 因此 , 美国宇航局正在国际空间站上测试可以帮助完成这项任务的工具 。 其中之一是T2增强现实(T2AR)项目 , 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 , 使宇航员能够更独立地进行维护和检查活动 。
中国空间站创新纪录,总指挥解析建造过程,国际空间站用上黑科技
文章图片
其想法是 , 增强现实技术将指导宇航员完成复杂的航天器维护和修理活动 , 并减少培训和执行任务所需的时间 。 为了做到这一点 , 该项目依靠增强现实眼镜和定制软件 , 使宇航员在不需要地面任务团队支持的情况下执行任务 。
T2AR项目始于2021年4月 , 来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宇航员野口聪一 , 利用了AR技术对空间站上的跑步机进行了维护 。
未来AR技术将有可能提高宇航员的工作效率 , 以及提升执行任务时的准确性 , 他们将不必一直等待来自地面的任务指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