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当阿里巴巴开始带孩子( 二 )





沫沫奶奶是被改变的家长之一 。

第一次接到张华华的电话时 , 沫沫奶奶表现出了抗拒 。 在她的家里 , 老伴常年需吃药养身 , 儿子因智力低下 , 只能干些简单的体力活 , 儿媳更是全天离不开人照料 , 加上年幼的孙子孙女 , 全家重担都落在她肩上 。 无奈 , 奶奶只能将更小的孙女用布绳拴在一旁 , 导致她17个月了还只能爬行 , 不会走路 。

“当老师用短短几分钟就帮沫沫迈出第一步时 , 奶奶震惊了 。 ”张华华回忆 , 从那开始 , 老人家每天骑着三轮车 , 按时送沫沫来养育中心上课 。 一年半下来 , 沫沫的“大动作发展”跟上了 , 胆子也大了很多 。

依靠“免费”“公益” , 张华华和同事们吸引到了最初的一部分尝试者 , 通过口口相传 , 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了“养育未来”项目 。 “现在我们纳新已经不用再挨家挨户拜访 , 镇上大部分人都知道 , 相互转告 , 然后主动联系我们 。 ”

专业知识的力量至此开始显现:在养育师的引导下 , 一些原本内向的孩子渐渐变得爱说话、能跑能跳 , 甚至戒掉了坐不住的习惯 , 主动说“老师来了 , 我要上课了” 。

家长在惊叹之余 , 也逐渐加强了和养育师的交流:宝宝什么时候添加辅食?为什么宝宝还不会说话?怎样才能让宝宝胆子更大?……这些正是养育师要传递的科学育儿知识 。

一整个宇宙 , 换一颗魔豆
“养育未来”项目 , 是“魔豆”长出的其中一棵芽苗 。

2005年 , 一名癌症晚期的单亲妈妈周丽红 , 为了给女儿“小魔豆”攒下学费和生活费 ,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开了一家淘宝小店“魔豆宝宝小屋” 。 当时她已下肢瘫痪 , 在病床上竭力经营店铺 , 希望给女儿多一点点未来的希望 。

淘宝网为其推出了“爱心宝贝”(后更名为“公益宝贝”)功能 , 筹集的善款将全部自动转入“魔豆宝宝”爱心账号 。 众多淘宝卖家的善意也被激发 , 他们纷纷在自家网店上架“1元钱”筹款链接 , 来帮助这位素未谋面的爱心妈妈 。

一年后 , 周丽红因病离世 。 她给这个世界留下的遗言是:“真要给孩子留下点什么 , 是要留点精神 , 好让她明白自立、自强 。 ”

2006年 , 受感于这份真挚的母爱 , 淘宝网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发起了“魔豆爱心工程” , 为处于困境中的母亲提供系统培训、资金支持、捐助和辅导等系统援助 , 帮助她们在淘宝创业 , 以支撑未来的生活 。

从此以后 , “魔豆”成为了一个有强烈温度感的代号 。 11年后的2017年9月 , 阿里巴巴的女性合伙人们扩大了这场爱心接力 , 她们联合发起了“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 。 它强调关注困境中的女性和儿童 , 也成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女性脱贫”的战略组成部分 。



当初 , 5岁的“小魔豆”得到了妥善的照料 。 如今 , 那些比她更年幼的孩童们 , 也试图从贫瘠的群山里 , 向外界投去好奇的一瞥 。

2岁的小涵 , 语言发育迟缓 , 只会用“爸爸”呼唤自己因公殉职的父亲 。 报名养育中心的一对一课程后 , 小涵变得开朗起来 , 他的母亲也学着每天给儿子讲绘本故事:“他在学习 , 我也在学习 。 ”

2岁的小欣 , 原本是一直由奶奶照料的留守儿童 。 在积极上课和参加集体活动后 , 小欣变成了养育中心活泼爱笑的“小明星” 。 奶奶分外高兴 , 父母也决定从外地返乡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