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美国科研把70%经费花在了人才上,中国70%经费则买了设备和材料?( 二 )


联合主持人杨健:我们芯片产业要实质性提升 , 应该在哪些领域去做?
王立夫:突围 , 需要尽人事听天命 。 在一些关键行业关键细分赛道 , 我们有一些底牌在手 。 比如 , 对美国芯片设计企业而言 , 他们很大部分营收在中国 , 高通大概 60 %以上市场是中国手机厂商消化 。 中国庞大的终端消费市场有非常大的消化潜能 , 这是我们可以拿来对谈的筹码 。 但具体要突破的领域实在太多 。 现在 , 中国很多都是点突破 。 材料这块我们是困难的 , 比如说先进制程 , 我们没有那些设备就没办法研发 。 国外研发都是厂商一起合作 , 跟着晶圆厂跟着设备厂一起合作研发 , 我们不具备这个条件 。 现在 , 网上一些不良媒体会以我们突破了某一项技术 , 就认为我们突破了某一类产品做宣传 , 这是不可取的 。
何进:目前从份额来讲 , 我们芯片产业是两头小一头大 。 封装表面上看 , 我们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 但核心的设备还是靠进口 。 两头小 , 就是设计和制造份额占得比较低 。 理想的状况 , 是三头都均衡发展 。
2000年后 , 我们通过十多年努力整个芯片的产业链已经建立起来了 , 比较齐全 , 只是薄一点 。 现在 , 国家经济发展 , VC 投资也比较多 , 政府蛮支持创业团队 。 所以 , 芯片产业链上每个环节基本上都有人在搞 , 这是好事 。 我们国内以深圳为代表终端市场 , 无论电脑还是手机产量是全球第一 , 这样的市场的需求也很好 。 此外 , 芯片的国产替代品上我们跟随能力比较强 , 替代步骤在加快 。 不过 , 我们设计水平应该算是中上的 , 设备和材料是中下的 。
但总体来看 , 我们的确是欠账太多了 。 一个是我们基础研究层面 , 没有像别人那么多年的积累 。 第二是我们综合的工业水平跟不上 。 为什么光刻机造不出来呢?实际上是我们整个的工业水平落后于人 。 此外 , 现在芯片产业的确有一些问题 。 比如 , 最近几年全国冒出来 2 万多家与芯片相关的企业 。 其中 , 跟风造成的浪费以及量产规模问题 , 造成大量的浪费 , 一地鸡毛的事很多 , 有一系列的这个烂尾的工程 , 我们就不用谈了 。 现在 , 很多项目在讲故事 , 到处都是挖人 , 哪里工资高就往哪里跑 , 所以没有一条线是稳定的 , 这是很大问题 。 基于此 , 我觉得国内现在缺乏统的能力 , 缺乏布局的能力 。 当然 , 我始终觉得现在政策是好的 , 我们有钱大胆的投资也是好的 。

“中国自己被抄了作业 ,
是不是也证明我们的产业政策被外部认同了?”
主持人:为什么现在这么被动?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何进:在正常产业分工下 , 比如中芯国际两三年前 14 纳米就量产了 , 但我们要到5纳米、4纳米一直到 3 纳米 , 正常来讲应该要8 年到 10 年时间差不多能赶上 。 但是最近几年情况变了 , 因为国外的限制 , 那么这个时间将会拉得更长 。
王立夫:关键是设备这块被限制 。 业内有个段子 。 零几年时候 , 中芯国际能到世界第三 。 近几年则倒退到世界第五左右 。 可以说 , 不是我们没有前进 , 我们成长也很快 , 但奈何对手跑得更快 。 因为在产业链以及话语权获取资源的能力上 , 他们高于我们 , 体系建设也相对完善有先发优势 , 这确实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实际问题 。
举个例子 , 现在国外材料厂商卖给中国厂商的产品 , 基本会以高于国外厂商 50% 价格出售 。 那设备厂商加价的现象 , 就更严重了 。 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厂商体量就小 , 更重要的原因是 , 从领先技术的研发合作关系上说 , 国外厂商之间生态的的深度合作才是他们共同快速成长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