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下线才是真正扭转百度估值模式的关键

整车下线才是真正扭转百度估值模式的关键
文章图片
本文系深潜atom第317篇原创作品
有一则朴素的寓言故事是这么说的:
围绕着新生牛犊要不要下地 , 两个老农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 张老汉说 , 不让下地 , 怎会犁地?李老汉说 , 不会犁地 , 怎能下地?
这道作文题目的考点 , 其实还是“
整车下线才是真正扭转百度估值模式的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不做 , 一切都是白扯 。
关于百度市值的讨论 , 已经够多了 。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 , 我们不能再以旧的逻辑来评价和看待百度了 。 因为
百度已经从旧有的流量和广告公司 , 升级进化成了一家AI和硬件公司
, 而且在移动端追赶上了信息流的势头 , 整体的科技含量和密度都在增加 。
但市场的反应 , 却一直不解风情 。 股价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 深潜atom一直看多自动驾驶 , 尤其是在这条赛道上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 , 百度当然也在其中之列 。 在我们看来 ,
扭转市场对百度估值的态度和范式的临门一脚 , 就是百度抓紧推进集度汽车的量产下线

01
战略路径:从对标谷歌 ,
到奋力追赶特斯拉
说到百度和自动驾驶 , 就绕不开谷歌 。 在自动驾驶领域 , 谷歌也是先行者 。 并且在技术圈 , 一直保持着业界水准第一的口碑和认知 , 但是
谷歌始终没有把这项技术投产
, 也始终没有跑出凤凰城 , 而且这种犹疑和踟蹰最大的伤害在于导致了谷歌自动驾驶团队高管的频频离职 。
而相反 , 特斯拉的发展 , 一直伴随着争议 , 但它在持续进化 。 这么些年下来 ,
特斯拉完成了自动驾驶全栈式的布局
, 汽车只是最终交付的终端形式 , 但支撑这个终端运行的是强大的供应链和算力 。 有了这一系列的布局 , 它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持续进化的计算能力 。
以至于 , 谷歌和特斯拉的叫板 , 已经有点不会做就不会犯错的意味了 。 因为你一直攻击对手不靠谱 , 但它的产品在交付和进化;而你的产品却迟迟不见踪影 , 更重要的是把自己架这么高 , 一旦产品交付了 , 出了瑕疵 , 你该如何面对?换言之 ,
谷歌正在自己的犹疑中 , 失去和特斯拉竞争的优势
, 而不得不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谷歌要破圈的成本和压力会越来越大 。
整车下线才是真正扭转百度估值模式的关键
文章图片
△特斯拉
这个问题 , 在百度身上也同样存在 。 百度作为一家有技术积累的公司 , 相比于造车新势力 , 更有造车的优势 , 但在2021年以前 , 却一直没有在整车制造上迈出关键一步 , 这是行业巨大的迷思 。
如果没有大规模的车辆进行验证 , 自动驾驶技术就是空中楼阁
。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百度造车的必然性 。
百度拥有高精地图和强大的技术实力 。 而且与谷歌几乎同时提前布局AI的算力和技术储备 。 而且 , 国内互联网公司也更擅长做用户体验 。 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 , 都决定了百度在自动驾驶方向发力整车 , 有相当的优势 。 但百度Apollo在九年时间里 , 尽管车队规模、测试里程 , 相关专利都堪称是国内之最 , 却一直兜兜转转和传统车企勾兑合作 。 事实证明 ,
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合作方式不仅对盈利的贡献微乎其微 , 技术也无法得到验证

不久前 , 某传统车企针对和华为合作的观点 , 其实非常有代表性 , 那就是传统车企不甘于做没有灵魂的躯壳 , 而把灵魂让渡给合作公司 。 其实更现实的一点是 , 自动驾驶伴随的风险和争议是一直存在的 , 那么 , 如果出了问题 , 到底如何划分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之间的责任 。 合作前 , 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公司 , 作为两种基因截然不同的物种 , 在沟通、磨合上需要大量的周折 , 而合作后要面临的实际问题 , 才更消耗沟通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