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商网牛育华教授团队的“苹果面膜”项目斩获大奖周星博士在实验室介绍“废弃物”如...|“三项改革”好政策+秦创原好平台 陕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如火如荼( 二 )


“科技之手”化腐朽为神奇
废弃物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中学时我就喜欢化学 , 尤其对各种分子结构感兴趣 。 当时就常琢磨废弃塑料瓶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 , 如能将其变废为宝该多好 。 ”在西安理工大学一组实验室 , 周星博士演示了将废弃塑料瓶变废为宝过程 。
周星说 , 矿泉水瓶是最常见的包装废弃物之一 , 研究从它入手 , 随后拓展到环保、经济型聚氨酯系列产品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 “如果将来可‘全循环’利用 , 成本还有望缩减到40%至50% , 实现废弃物高效再利用的同时 , 也为保护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 ”
周星的项目攻克了“废弃聚酯资源高值化转化”和“印刷包装填料/微纳米高端材料资源化”两大核心技术 。 相关技术已经申请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授权6项 , 可实现从废弃PET到聚氨酯产品化一套完整体系 , 创造废PET塑料回收和再生的闭环 , 实现原材料自供应的聚氨酯产业链 。 2020年 , 相关研究成果获陕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
搭载秦创原孵化“特快车”
科技成果真正“活”了
随着科研项目走向成熟 , 周星计划将科研成果转化 。 但往哪儿转、如何转?他曾经一筹莫展 。
2021年3月起 , “秦创原”“三项改革”组团走进了高校 。 “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春天来了!”周星欣喜地说 , 学校与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 为学校科创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 共享信息资源 , 通过基金投资、政策扶持等 , 推动项目落地 。 “从项目申报、评审、批下来办公场地、项目路演……我一路见证了秦创原孵化的高效 , 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关注了我的科研项目 。 ”周星说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周星也是“三项改革”中“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改革的获益者 。 好政策+“秦创原”好平台助他实现了“‘吃’进去的是‘白色污染废弃物’ , ‘吐’出来的是‘碳金’资源”研发与生产模式 。 和周星一样 ,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人员纷纷主动申报 , 搭载秦创原成果转化“特快车” , 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 他们纷纷表示:“项目在秦创原落地孵化 , 才真正‘活’了!”
据了解 , 西安理工大学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及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 , 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 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制定了秦创原“1349”工作方案 , 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 赋予科技人员科研成果长期使用权 , 单拨职称晋升指标 , 允许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 , 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 学校横向到款连年创新高 , 2021年达到了2.8亿元 , 其中就地转化率近60% 。
激发高校创新创业活力
全省75家高校实施“三项改革”试点
“三项改革”立足破解长期困扰“体制内”科技人才的难点问题 , 不断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 在陕西高校的试点成效显著 。
采访人员从陕西省科技厅了解到 , 以西安理工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全面启动“三项改革”试点;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了“三项改革”落实小组全力推进改革;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积极对接秦创原总窗口 , 梳理筛选学校优质成果 , 努力在秦创原总窗口转化落地;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 , 重点以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为突破 , 着力打通校内技术转移人才晋升通道 , 积极参与“三项改革”试点 , 促进科技成果在陕落地转 。
4月份 , 我省在75所高校院所启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广试点 。 截至目前 , 共有52家单位全面实施“三项改革”试点 , 17724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 , 1052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 , 702名科研(管理)人员凭成果转化贡献参加职称评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