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录诞生!圆周率已算到62.8万亿位,有算尽的时候吗?

圆周率是我们学生生涯中最熟悉的一个数学常数 , 可能很多年过去了 , 一些公式已经被抛在了生活的背后 , 但是我们可能会永远地记住圆周率(Pi) , 记得之前上学的时候大家会比赛背诵圆周率 , 谁背诵的位数越多 , 可能还会在学校出名 。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时候 , 我们把圆周率近似的取为3.14 。
新纪录诞生!圆周率已算到62.8万亿位,有算尽的时候吗?
文章图片
圆周率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 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 是在数学以及物理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常数 。 关于圆周率小数点之后的位数 , 很多科学团队不断的在刷新着这项数据 , 近日来自瑞士的一家研究机构耗时108天 , 利用超级计算机计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62.8万亿位 , 一举打破了此前的纪录 。
新纪录诞生!圆周率已算到62.8万亿位,有算尽的时候吗?
文章图片
这不禁让人怀疑 , 永无止境的去探索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位数 , 对人类的发展到底有何意义?毕竟对于圆周率的应用 , 我们只会取它的近似数 。 学生生涯中圆周率一直被取为3.14 , 而对于精度较高的工程学 , 例如NASA的工程师 , 它们利用圆周率计算也只取到15位 , 甚至是天文学研究宇宙的尺度 , 最多也就取小数点40位左右 , 超过百位的时候几乎都没有 , 这时产生的的误差已经非常小了 。 而进入现代社会 , 对于圆周率的计算动辄几十万亿位 , 这真的有必要吗?
新纪录诞生!圆周率已算到62.8万亿位,有算尽的时候吗?
文章图片
不断地计算圆周率真的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小伙伴们疑问的地方 , 对于圆周率的计算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 尤其是古代没有计算机的帮助下 , 先贤们计算圆周率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对于圆周率的计算开创主要是在古希腊 , 后期发展才集中在中国、印度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 。
新纪录诞生!圆周率已算到62.8万亿位,有算尽的时候吗?
文章图片
例如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 , 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为3.1416 。 这里所谓的割圆术就是逐渐增加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 , 让正多边形的面积接近于圆形的面积 , 并且边数越多 , 所计算的圆周率越精准 , 刘徽起初割圆到192边形 , 但是得到的圆周率偏小 , 后来他继续增加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 , 直到3072边形 , 最终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6 。
而到了公元480年左右 , 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 这个精准的圆周率几乎保持了近1000年的纪录 。
计算圆周率古代主要采用几何法和分析法 , 两种办法先贤们都曾得出精确的圆周率 。 但是随着发展计算机出现了 , 人们利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位数将更加方便 , 同时精确度也会越高 。 例如上个世界中叶人类的第一台电脑在美国问世 , 但是得出的圆周率大约是小数点后2037位 。 而大约20年过去了 , 到了1970年左右 , 人们利用计算机计算出圆周率的位数就超过100万 。
新纪录诞生!圆周率已算到62.8万亿位,有算尽的时候吗?
文章图片
最新的数据就是瑞士的一家研究机构借助于超级计算机 , 把圆周率小数点后计算到62.8万亿位 , 打破了此前的世界纪录 。 目前来看这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 当然还是可以检验超级计算机性能的 。 当然也有人认为目前仍无法确定圆周率是否会被算尽 , 如果有一天真的把圆周率算到最后一位 , 那将是一次革新 。
为什么有人说圆周率里掩藏着整个宇宙的奥秘?
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 只要一直计算下去 , 就会出现所有数字的组合形式 , 在这串数字里包含了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所有的数字 , 包括生日、结婚纪念日、银行卡以及银行卡密码等等 , 只要想起寻找 , 它们就会出现在圆周率小数点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