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IPv6+”&“鸿蒙”,一网到底构筑城市物联感知新体验

IPv6|“IPv6+”&“鸿蒙”,一网到底构筑城市物联感知新体验

文章图片

IPv6|“IPv6+”&“鸿蒙”,一网到底构筑城市物联感知新体验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 , 从“一网通办”到“一网统管” , 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城市智慧化建设为我们工作、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 , 这背后是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数字惠民的强大推动 。
当下 , 我们更愿意把城市视为“生命体”、“有机体” , 这意味着城市能够像人体一样高效运转 , 当城市生长出数字化的“眼、脑、手、脉” , 将使能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 实现城市的善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 。



无疑 , 感知是城市生命进化的前提 , 当一座城市拥有灵敏的“神经末梢”和顺畅的“经脉” , 将让城市运行管理从看不见到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理到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管理转变 , 实现城市精准化感知和精细化治理 。 所以 , 城市物联感知网络是智慧城市重要的使能基础 , 是实现城市动态感知 , 打通城市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桥梁 。
显然 , 一张智联万物的城市物联感知网络是摆在城市智慧化、智能化升级进程中的一道必选题 。 当然 , 其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
从信息传输到信息服务 , 物联网催生联接革命性变化众所周知 , 早期的网络为联接“人”而生 , 其价值定位为信息传输 。 但从信息化时代迈向智能化时代 , “物”成为智慧生态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 并且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 行业物联网进入规模建设期 , 这时 , 万物互联成为数字化发展的基石 。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 , 移动网络技术仅仅以不断增加带宽和提高速率作为技术指标、以人际信息交互和传输作为目标功能已经很难满足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 物联网驱动移动通信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 从以“信息传输”(信息传输空间)为中心向以“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空间)为中心进行战略转移 。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主任朱洪波在日前于南京召开的2022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城市物联感知网络论坛上如是说道 。
从消费应用到产业应用 , 从“以网络为中心的服务”到“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 , 通信网络发展的重点向“末梢效应”及其“边缘价值”转移 。 朱洪波解释称 , “末梢效应”是指移动网络对其所连接的其他相关产业所能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 , “边缘价值”则是指移动网络自身价值以外服务于其他行业所产生的间接价值和增值服务 。
换句话说 , 面向未来的网络价值不仅体现在自身 , 而是当它作为一个支点 , 将撬动起行业数字化的无限价值 。 例如城市的联接网络 , 从数据中心向城市边缘、从地上到地下空间拓展过程中 , 通过打造多网合一、一网多用、多感合一、统一接入的城市物联感知网络体系 , 将推动城市新型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城市治理的精细化 。



当然 , 智联万物的城市物联感知网络演进并非一帆风顺 , 因为不同于联接人的相对标准化 , 物联网络及传统城市感知体系缺乏统一架构 , 异构网络较多 , 终端多样化、应用协议七国八制 , 能力碎片化 , 从而面临终端联网难、数据互通难等一系列挑战 , 并且类型多、分布范围广的城市物联终端也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 。
那么 , 如何让一张使能万物互联、跨域互通 , 且简单、智能、安全的城市物联感知网络体系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