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洋品牌飞利浦在中国市场频频“出租”,格力出拳打击,董明珠太霸气( 二 )



如今市场上能见到的飞利浦空调 , 实际正是美博空调代工的 , 再贴上飞利浦的授权商标 , 产品定位也延续了美博空调“高性价比”的一贯定位 。

所以还真不能说飞利浦空调是实打实的“洋品牌” , 只不过是借用了品牌授权而已 , 除了商标 , 其他似乎跟荷兰一点关系都没有 。





洋品牌为何在中国频频“出租”品牌?

其实不止是飞利浦 , 其他洋品牌在国内“出租”商标或品牌的例子也很常见 , 比如早些年日本的三洋电视机其实也是“贴牌货” , 三洋把品牌授权给了国美 , 国美再找国内厂商生产电视并贴上三洋的品牌 , 然后再在国美渠道进行销售 。

至于为什么洋品牌纷纷“出租” , 原因无外乎一个“利”字:

家电领域 , 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 , 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 , 外资品牌近些年来接连选择退出国内市场 。

但是 ,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消费国 , 洋品牌在退出的时候自然不甘心于就此“打住” , 而是借用其前期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 , 想重新捞一把“商业利益” , 又鉴于一些消费者对洋品牌有“谜”一般的迷恋和购买欲望 , 于是洋品牌和国内厂商就不谋而合了 , 国内厂商负责生产、洋品牌负责授权 , 一条看不见的生产和销售链条就此达成了 。

所谓的洋品牌能从中捞一笔品牌“授权费” , 何乐而不为呢?正如高瓴资本花费7亿欧元获得飞利浦15年品牌授权那样 , 这7亿欧元对于飞利浦来说 , 岂不是“白捡”一般?



【飞利浦|洋品牌飞利浦在中国市场频频“出租”,格力出拳打击,董明珠太霸气】
这种商业链条和商业模式本身无可厚非 , 只要授权方和被授权方在法律框架下执行即可 。

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 , 往往在面对洋品牌的时候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 误认为产品是依附于国外的技术和生产工艺 , 甚至以为产品进口自国外 , 比国产品牌更具含金量和性价比 , 但实则除了“贴牌” , 一切与“洋品牌”没有任何关系 , 难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和困扰 , 花了大价钱购买的商品 , 仅仅是“贴牌”?谁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