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研究院|2022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洞察报告( 二 )


(c)当自然灾害来临时 , 短暂的网络中断可能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 而如果受灾现场通信设备被毁 , 通过卫星互联网提供的高速备份链路 , 形成稳定的网络环境 , 可以实现图像、数据、语音的实时传输 , 为指挥中心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 。
36氪研究院|2022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洞察报告
文章图片
3.发展现状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基础设施、中游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下游卫星运营服务构成 。
(1)上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卫星设计与制造、火箭制造与发射 , 属于整个卫星系统的空间段 , 作为通信中继站 , 提供网络用户与信关站之间的连接 。 卫星制造环节主要由卫星平台及卫星载荷两部分组成 , 其中卫星载荷是卫星入轨后发挥其核心功能的部件 , 基本为定制化项目 。 火箭制造可分为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 , 固体火箭出厂自带推进剂 , 使用便利、系统简单、集成 , 但是使用不灵活 , 涉及到运输以及起吊等问题;液体火箭推进剂为发射前加注 , 使用灵活 , 可拓展性强 , 不涉及到运输起吊等 , 但是对供气保障条件要求较高 。
(2)中游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地面设备主要包括运控系统、测控系统、数据接收站、数据处理系统等 , 是整个卫星系统的地面段 。 运控系统根据遥感需求生成指令控制卫星、统筹管理地面站网资源 , 是地面控制中心;测控系统负责卫星遥测与轨道保持、监测卫星平台和载荷系统运行情况;数据接收站负责遥感数据接收;数据处理系统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矫正 , 生成对应的遥感信息产品分发给用户;用户终端包括手持、便携式、嵌入式终端 , 分为车载、舰载、机载终端等 , 用于接收与发送卫星及地面段信号数据 。
(3)下游卫星运营及服务:主要包括移动通信服务、宽带广播服务和卫星固定服务 。 随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增长和商业化程度的提升 , 卫星互联网应用领域将不断丰富 。
36氪研究院|2022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洞察报告
文章图片
4.发展展望
(1)技术创新促进卫星互联网智能化水平提升
作为卫星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 , 卫星互联网尤其是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前景良好 , 卫星的星上数据采集、星上计算、星上传输需求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 星座运控成为运营商面临的主要问题 。 同时由于卫星和移动终端之间相对高速运动 , 终端用户需要在卫星之间不断切换以获得不间断的通信服务 , 切换算法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用户的通信质量 。 在此背景下 , 未来卫星系统有望构建超异构计算体系 , 实现卫星的自主任务控制和切换 , 打造太空云平台 , 减少卫星碰撞风险 , 实现在轨自动避让 。 同时搭载了各类CPU、GPU、FPGA与AI芯片的卫星系统可自动提取航天器任务操控所需的各类信息 , 并能通过与外部数据源进行关联分析 , 对未来任务需求、任务类型进行预测 , 同时对卫星运行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诊断 , 从而自动控制卫星开展相应在轨任务操作 , 帮助运营商节省数据提取和分析时间的同时 , 提升卫星群管理能力 。
(2)卫星制造成本结构进一步优化
卫星互联网产业对于系统设计、技术路径选择、产业配套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 在普通大众中广泛应用的关键在于实现全产业链成本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 而随着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 , 给产业发展注入信心 , 规模化发展、商业化运作让行业降本增效成为了可能 。 根据《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数据 , 预计到2025年前我国将发射约3,100颗商业卫星 , 单颗卫星制造成本为429万美元 , 而StarLink和亚马逊单颗卫星的制造成本仅为50万和100万美元 , 火箭回收技术、“一箭多星”、商业化运营将成为降低卫星制造成本的三大方向:(1)火箭回收技术 , 即火箭发射后回收并重复使用的技术 , 可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 提高火箭的重复利用率 , 从而降低成本 。 (2)“一箭多星”是指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多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技术 , 与传统的单星发射相比 , 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火箭运载能力 , 提高发射效率 , 降低发射成本 。 (3)运营服务是卫星产业价值链中成本占比最高的环节 。 随着商业化程度的提升 , 卫星在通信、气象、遥感、广播、导航等领域均将发挥重要作用 , 应用领域不断丰富 , 促进行业规模化生产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