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 , 民间故事丰富多彩 , 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 , 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 , 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 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
2、傣族人经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鹃、黄饭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凉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鸡蛋花、苦刺花、弯根花、盘藤花和一种傣语称为“莫谢”的花等 , 大约30多种 。
3、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 , 一般都是自家酿制 , 度数不高 , 味香甜 。茶是当地特产 , 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在火上略炒至焦 , 冲泡而饮略带糊味 。嚼槟榔的习惯也很普遍 。嚼食槟榔要拌以烟草、石灰 , 终日不断 。
扩展资料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 。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 , 德宏等地自称“傣那” , 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 , 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 , 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 。汉族称傣泐为水傣 , 傣那为旱傣 , 傣亚为花腰傣 。
早在公元1世纪 , 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 。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 。“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 , 有的误作“僰夷” , 以致与白族混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傣族
傣族的特色.
傣族历史悠久 , 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
公元前109年 , 汉武帝设置益州郡 , 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 。公元69年 , 傣族地区属永昌郡 。
至明清两代 ,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 , 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 , 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 。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 , 设置了局 。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 , 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 , 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 , 竹墙缝隙很大 , 既通风又透光 , 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 , 呈“A”字形 。
竹楼分两层 , 楼上住人 , 楼下饲养牲畜 , 堆放杂物 , 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 , 下穿长管裤 , 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
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 , 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 , 衣衫紧而短 , 下摆仅及腰际 , 袖子却又长又窄 。
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 , 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 。其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 , 放在火上烧烤 , 吃起来清香可口 。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 , 在唐代就已远销中国各地 , 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 , 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 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 。
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 , 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 。傣历的年是阳历年 , 月却是阴历月 。
傣历分为三季 , 一至四月为冷季 , 五至八月为热季 , 九至十二月为雨季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 , 尤其是叙事长诗 。
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 , 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 , 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 。
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 , 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 , 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 , 相当于公历4月 。
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 , 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 , 然后彼此泼水嬉戏 , 相互祝愿 。起初用手和碗泼水 , 后来便用盆和桶 , 边泼边歌 , 越泼越激烈 , 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
泼水节期间 , 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 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
傣族的特色?
傣族的特色服饰 族服饰 , 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 , 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 , 冷天披毛毡 , 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纹身的习俗很普遍 , 男孩到十一、二岁时 , 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傣族妇女的服饰以美观大方著称 , 民族特点浓郁 , 而且各地不同 。但束发、筒裙和短衫这三样则是相同的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 , 着白色或绯色内衣 , 腰身细小 , 下摆宽 , 下着各色筒裙 。芒市等地妇女 , 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 , 长裤 , 束小围腰 , 婚后改羊对襟短衫 , 黑色筒裙 。傣族妇女的束发不同于苗、瑶等族的束发 , 她们是将头发打成发髻顶于脑后 , 或稍偏于脑的一侧 , 这种发髻一般不束带 , 有的仅鹎 梳子或顶块花头巾 。傣族妇女的筒裙 , 式样象水桶一样 , 与景颇族、佤族、布朗族等族不同的是 , 以长到脚背为特点 。傣族妇女的短衫 , 尤其是西双版的窄袖短衫 , 更独具民族风格 , 袖管又长又细 , 仅够穿进一只胳膊;衫身 , 除紧身外 , 长仅及腰部 , 后摆还不及腰部 , 少许脊背外露 , 时隐时现 , 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 。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 , 但有地区性特点 , 往往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
染齿 , 将牙齿用黑烟染成黑色 , 被傣族妇女认为是一种美 , 如同男女纹身一样 。在西双版纳外 , 随处可见黑齿的老年妇女 , 但在青年人中已不见了 。
傣族饮食特色
傣族人居住在江河之畔 , 那里气候炎热 , 雨量充沛 , 全年无四季之分 , 只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土地肥沃 , 灌溉便利 , 宜于种植水稻和多种经济作物 。
傣民以农业为主 , 以糯米为主食 , 山珍野味乃至一些小动物及鱼、虾、猪牛肉是他们的主要烹饪原料 。因为常在野外就餐 , 故惯于用手捏饭团吃 。与之配合的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干鳝鱼、竹筒饭等可以在家做好或在野外升火烤制 。
烹调方法受佛教寺院菜和汉族菜肴影响较深 , 擅用煮、烘、烤、腌、拌、舂、烧、炖等 。
常用的原料除鱼、牛、猪肉、鸡、螺、蔬菜外 , 颇具物色的原料是青苔、蚂蚁、酸笋、火雀、狗肉蜂蛹、牛屎虫蛋、竹蛆、大蛐蛐、
竹虫、田鳖、花蜘蛛、棕色蛆等 。傣民嗜酒、喜嚼槟榔 。
傣族的民族节日有泼水节、中秋节、春节、正月初七洗澡节等 。春节要过五六天 , 最后一天傣语叫“温嫩” , 下午全村要团圆聚餐 。
傣族的特色菜点有牛撒撒、什锦、鱼剁参、酸肉、螃蟹喃咪、香芭茅草烧鸡、刺猬酸肉、酸笋焖鸡、田鸡干巴、青苔松、三味蚂蚁蛋、香竹饭、油炸麻脆、象耳粑粑等等 。
傣族有什么特色?
傣族的特色:
1.信仰
宗教方面 , 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 属于小乘佛教 , 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 。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 , 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 , 代人占卜治病 。在景谷等地区 , 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
2.服饰: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 , 下着长管裤 , 冷天披毛毡 , 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 , 既表示勇敢 , 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
3.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 。德宏地区吃粳米 , 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 , 通常是现舂现吃 。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 ,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就餐 , 用芭蕉叶盛一团糯米饭 , 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即可进食 。肉类有猪、牛、鸡、鸭 , 不食或少食羊肉 , 善作烤鸡、烧鸡 , 喜欢吃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萝卜、笋和豆类 。
4.建筑
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 。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 。楼近方形 , 上下两层 , 上层住人 , 距地约7尺 , 下层无墙 , 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 , 顶为双斜面 , 多覆以编成的“草排” 。拾级登楼 , 有走廊、晾台 , 可以晾物、纳凉 。
德宏多数地区的傣族则住平房 , 剖竹为墙或以土坯为墙 , 覆以茅草 , 多为四合院 。楚雄彝山里的傣族竹楼 , 屋顶较为宽大且平缓 , 主要功能是通风防晒纳凉 , 防雨次之;房屋架空 , 人住楼上 , 能躲避地上炎炎暑热和潮气 , 防止虫豸侵害;梁柱里外穿插连接 , 浑然一体 , 十分牢固 , 可防地震之忧;楼下只有几根柱子 , 若遇江水泛滥 , 一般情况下可保竹楼无恙 。在彝山傣族地区 , 家家都建有竹楼 , 且多为傣族百姓的主居 。
5.傣戏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 。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 , 这是傣戏的雏形 。其情节比较简单 , 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 。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 。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 。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 。
6.节日
傣族的节日 , 多与宗教活动有关 。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 。
扩展资料:
傣族 , 又称泰族、掸族等 , 民族语言为傣语 ,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 , 民间故事丰富多彩 , 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 , 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 , 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 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 。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 , 德宏等地自称“傣那” , 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 , 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 , 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 。汉族称傣泐为水傣 , 傣那为旱傣 , 傣亚为花腰傣 。
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 , 占泰国总人口的40% , 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 , 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 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参考资料:傣族--搜狗百科
傣族文化以及特色
二、傣族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
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 。傣族的拼音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 , 各地不尽相同 。
1954年进行了文字改革 , 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 。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
三、傣族的天文历法 傣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 。傣语称“祖腊萨哈” , 意即“小历” 。
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际 , 现行傣历则始于明代以前 。是一种阴阳合历 。
傣历的年是阳历年 , 即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傣历的月是阴历月 , 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为周期 。一年分12月 , 单月是30天 , 双月是29天 。
以六月为岁首 , 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十月 。平年是350或355天 , 闰年为384天 。
傣历始于公元638年 。四、傣族的医药卫生 傣医药作为一门知识 , 是傣族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几千年来 , 傣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争中 , 不断总结经验 , 汇积了丰富的民间药方 , 收集了上千种草药 。其中《档哈雅》(医药书) , 是傣族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 。
据文献记载:傣族迁到景永时 , 许多村寨因疫病死亡了很多人 , 唯独有一个村子 , 在景永坝头 , 不但没有人病死 , 而且个个身强力壮 。他们开出了许多田地 , 生产发展得很快 。
一天 , 有个名叫波的牙老人上山摘野果 , 路过这个村子 , 看到村里的人个个都很健康觉得很奇怪 , 就问村子里的人:“你们吃些什么东西 , 为什么人人都身强力壮的?”村子里的人告诉他:“没有吃别的什么 , 只不过刚来的时候大家天天上山采摘野果野菜吃 , 可能是这当中有什么原因吧 。” 波的牙回去后把这一情形告诉了别的村寨的人 , 并劝大家不妨试试看 , 上山去采摘野菜吃 。
大家都想把病冶好 , 便纷纷照波的牙说的去做了 。经过一段时间 , 果真见效 , 疫病明显减少 。
波的牙注意从大家每采摘回来的野果、野菜中挑出样品保存起来 。以后只要村子里有人生病 , 他就依样找这些果、菜给病人吃 , 有的吃了病就好了 , 也有的效果不太明显 , 而换了别样的一吃就有效 。
就这样他慢慢地总结、积累经验 , 凡遇有人生病(当时主要是疟疾) , 就按不同类型的病分别给予治疗 。逐步地疾病减少了 , 人们健康了 , 傣族群众就把波的牙称为“摩雅” , 意思是会治病的人 。
从此就有了傣医 。有了文字以后 , 才记载下来成为今天较完整的傣族医书 。
《传统傣医学手稿》:傣族古典医学著作 。记载了传统傣医关于医药、方剂、制剂方面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
至今保存下来的有在贝叶上书写的“贝叶本”和用构树皮支撑的纸张转抄的“棉纸本”多种 。这是中国医药遗产中的珍品 , 目前已根据这些手稿资料整理编写出版了傣汉文对照的《德宏傣药验方集》及《西双版纳傣药志》 。
五、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 , 傣语称为“布塔沙散那” 。它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极深刻的影响 。
大约在公元6—8世纪传入傣族地区 。在此之前 , 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 , 亦即原始宗教 。
由于佛教的广泛传布 , 傣族地区佛寺十分普遍 。送子入寺为僧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 , 尤其是在西双版纳地区 , 男孩到了8—10岁几乎都要入寺去过僧侣生活 。
他们在那里学经识字 , 一般在1~5年还俗回家 。傣文的大藏经号称八万四千部 , 大部分刻写在贝叶上 , 称贝叶经 。
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据佛教义加以发挥和补充的著述 。六、傣族的文学 民族文学:傣族人民有着蕴藏丰富的民间文艺作品 , 包括叙事长诗、寓言、神话、传说、童话等 。
许多著名的叙事长诗 , 如《召树屯与嫡木诺娜》、《娥并与桑洛》、《阿銮的故事》 等中外闻名 。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又名《南师巴塔麻嘎帕萨傣》 。
傣族创世史诗 。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形成 , 傣族先民的兴起、迁徙、定居的过程 。
其中有许多傣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说 , 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话及社会的古籍文献 。史书:《泐史》原名《囊丝本勐泐》)(《西双版纳历代编年史》) 。
该书采取编年体记录了傣族从1180年(傣历542年)傣族首领叭真入主西双版纳建立景金殿国始 , 止于1950年西双版纳解放的主要史实 。该书有1947年云南大学刊印的、李拂一的译本 , 译名为《泐史》 , 翻译的是从1180年~ 1864年部分 。
1958年由张公瑾补译1844~1950年部分 , 名为《续泐史--西双版纳近百年大事记》 。该书还有其他详简不同的译本 。
《泐史》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傣族社会历史的许多珍贵资料 , 是傣族重要的史书类文献 。七、傣族的戏剧 西双版纳境内有泰缅化的歌舞剧 , 腾龙沿边一带有汉化的傣族戏 。
歌舞剧都在较大的宗教 *** 中演出 , 例如车里宣慰街每年冬间的赕佛大会 , 一连三天晚上都有歌舞演出 , 剧情有历史故事 , 宗教神话 , 爱情传奇 , 而行头化装则千奇百怪 , 用纸扎成龙、孔雀、龟、鹤、鹿、蚌等 , 彩画鲜丽 。化装为美女的演员 , 把纸扎的孔雀分前后两段缠在身上 , 以两手捉翼而飞 。
化装为青年的演员 , 把纸鹿缠身上做鹿舞 。大龟则用一个人伏在龟腹内、手脚即龟之四足 , 龟颈内有一机关;能使 *** 倏而伸长数尺 , 倏又缩回腹内 , 引得观众大笑 。
傣戏:傣戏大约有二百年的历史 。较早的剧目有《十二马》、《公孙犁田》、 。
傣族特点
宗教: 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 属于小乘佛教 , 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 。
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 , 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 , 代人占卜治病 。服饰: 女性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 , 着白色或绯色内衣 , 腰身细小 , 下摆宽 , 下着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妇女 , 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 , 长裤 , 束小围腰 , 婚后改着对襟短衫 , 黑色筒裙 。
男性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 , 下着长管裤 , 冷天披毛毡 , 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 , 既表示勇敢 , 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
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 。德宏地区吃粳米 , 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 , 通常是现舂现吃 。
肉类有猪、牛、鸡、鸭 , 不食或少食羊肉 , 善作烤鸡、烧鸡 , 喜欢吃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 。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萝卜、笋和豆类 。
生、鲜、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 。傣族人认为 , 吃酸心爽眼亮 , 助消化 , 还可以消暑解热;吃甜 , 能增加热量 , 解除疲劳 , 预防肝炎;吃辣 , 可以开胃口 , 增食欲 , 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伤风感冒;吃生的 , 菜鲜味美 , 可口舒心 。
傣味中以酸为美味之冠 ,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 , 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 。特色风味食物有:花类、虫类、各种山茅野菜 。
建筑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 。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 。
楼近方形 , 上下两层 , 上层住人 , 距地约7尺 , 下层无墙 , 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 , 顶为双斜面 , 多覆以编成的“草排” 。拾级登楼 , 有走廊、晾台 , 可以晾物、纳凉 。
语言文字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 因分布而分别被称为傣语、泰语、老挝语等 , 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 。傣族所使用的文字为傣文 , 是一种拼音文字 , 其字符为傣语字符。
傣文拥有多种方言文字 , 其中中国境内的傣族使用有四种 , 即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 , 中国境外则有泰文、老挝文等 。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改进 , 中国境内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丧葬 傣族通行土葬 , 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 , 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 。和尚、佛爷死后 , 先行火葬 , 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
【傣族的特点有哪些?】扩展资料:傣族(罗马字母:Dai) , 又称泰族(泰文:??? , 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Shan)等 , 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 ,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 , 民间故事丰富多彩 , 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 , 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 , 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 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
- 海的那边是敌人
- 矩阵的迹是什么?
- 农历4、8、10月出生最好命 2022属虎几月出生的人命最好
- 立己达人的意思是什么?
- 粗略地看的词语是什么?
- 电话发明背后的故事与影响 贝尔发明了什么东西
- 甲方是什么意思
- 生普和熟普的区别,哪个更好
- VIVO售后服务在哪?
- 更换机油的 *** 作步骤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