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玑9000|激荡十年,华为 Mate 再立潮头( 二 )



Mate 7 延续了前两代大屏幕和长续航的优势 , 同时针对商务人群增加了首款一触式按压指纹解锁 , 外观设计更显稳重 , 以符合职场人士的身份定位 。
据李小龙回忆 , Mate 7 在 2014 年 9 月的发布会上公布价格后 , 台下一片寂静 。 「还没哪款国产手机敢突破 3000 元 , 很多人表示质疑 , 认为华为的品牌力不足以支撑超过 3000 元的手机 。 」

而且 Mate 7 的发布节点 , 前有三星后有苹果 , 似乎凶多吉少 。 加上当时很多手机卖场都不屑与华为合作 , 连李小龙一开始对 Mate 7 销量预期也只有 120 万台 。
然而 Mate7 上市一周后 , 经销商认领的指标都已完成 , 市场一机难求 。 Mate 7 已经成了当时黄牛最青睐的机型 , 「Mate7 有现货」是线下门店最有效的揽客手段 。
甚至连万科总经理郁亮到处都买不到 , 最后只得托人找到余承东 , 余承东送了他一台 。 这不是个例 , 次年爱范儿在接触中就发现有不少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已经在使用这款手机 。
这一年刚工作不久的「万能的小朱同学」也在商场被 Mate 7 吸引 , 却被告知缺货 , 等了一个多星期才如愿入手。 「我记得很清楚在公司里同事都争相传看 , 那会感觉真的很自豪 。 从此开始去追华为的每一场发布会 。 」
最终 Mate 7 的出货量超过 700 万台 , Mate 7 广告宣传的「爵士人生」 , 开始得到商务人士等高端圈层的认可 , 消费者长久以来对华为中低端机的印象也逐步扭转 , 成为华为乃至整个中国智能手机高端化的里程碑 。

3 机皇 同样在 Mate 7 发布这一年 , 国资委发文要求减少三大运营商 20% 的营销费用 , 定制机终端补贴大减 , 联想 CEO 杨元庆和中兴创始人侯为贵都表示被运营商渠道的成功麻痹 , 拖慢了转型步伐 。
自此「中华酷联」里除了华为都逐渐在智能手机市场掉队 , 「华米 OV」续写新的故事 , 华为率先扛起了高端旗舰的大旗 。
2016 年三星因 Note 7 电池门口碑崩塌后 , Mate 9 填补了 Android 高端旗舰的空白 , 即便三星恶意断供曲面屏也未能阻止其爆发 , Mate 9 发售四个月时间就卖出了 500 万部 。
▲图片来自:The Verge
华为投入超过 2 亿美元的「Android 底层手术式优化项目」在 Mate 9 上成果初显 , 首次提出 18 个月不卡顿流畅体验 。
这需要改写过亿行已有的 Android 原生代码 , 即使 80 名最成熟的软件工程师每天加班 , 至少也要耗费一年半 。
负责这一项目的王成录博士这样评价项目的艰巨 , 「这非常难 , 一旦出现问题 , 华为手机可能全军覆没 。 」
之后 Mate 不断创下华为手机销量新高 。 到 2018 年第二季度 , 华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提升至 15.8% , 超越苹果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 , 这也是苹果 8 年来首次丢掉这个位置 。
2018 年高端旗舰又迎来了一款里程碑之作 , Mate 20 系列以超强的综合实力成为当年的机皇 , 华为对这款机型研发总投入超过 2 万人/月 , 费用高达 3.5 亿美金 。

爱范儿这一年的 ifanRank 将华为 Mate 20 Pro(UD)版评为年度智能手机 , 不仅仅基于其综合实力的平衡 , 更因为它突出的代表性 , 某种程度上 , 它就是突进狂飙的 2018 年里手机行业里的缩影 。
Mate 20 系列获得了国内外媒体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 TomsGuide 评价其为「今年最好的高端手机」 , BGR 认为「华为发布了全球有史以来最强大的 Android 手机」 。
此时行业对华为的认知已经和初代 Mate 发布时天壤之别 , Mate 20 搭载了全球首款 7nm 手机芯片麒麟 980 , 我还记得那年的柏林 IFA 发布会现场座位已经完全不够坐 , 去晚了的媒体只能站着看发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