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年百度,技术立命?( 二 )


如果说国内企业不太重视研发 , 纵向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公司比较 , 更能看出百度研发占比的“含金量” , 和一向重视研发的欧美企业相比 , 百度研发占比也仅低于脸书(脸书在元宇宙上的研发投入惊人)但高于谷歌和亚马逊 , 在全球范围内 , 百度研发占比也同样仅次于脸书 , 和华为一道成为为数不多上榜的中国企业 , 且从百度近几年的研发占比增速来看 , 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坐二望一”之势 。

2011年百度全年总营收145.01亿元 , 研发费用为20亿元 , 研发占比为14% , 领先行业其他科技公司 , 在2020年年末首次将研发占比提升到20%以后 , 百度已经连续六个季度研发占比超过20% 。
正是坚持长期的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和巨额研发费用的“舍得” , 使得百度连续第四年在AI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蝉联中国第一 , 并正式宣布 2030 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碳中和的目标 。
数据显示 , 本季度百度核心研发占比再次突破20% , 已连续7个季度超过20% 。 坚持马拉松的研发投入是种长期主义的表现 , 为社会培养相关人才同样是长期主义的一种表现 , 这些其实都是保证长期发展的“底层逻辑” 。
所以 , 百度重视长期发展 , 也赢来了恒生指数的青睐 , 成为新增4家恒生指数股企业之一 。
而能被纳入恒生指数 , 说明百度成为投资者眼中的“好公司”样本 , 这也符合华尔街金融分析师的投资逻辑 。
产业跃迁与第二增长曲线企业的竞争是基于各个层面的 , 但想跨越一个大的阶位 , 利用降维打击来赢得竞争 , 企业就必须重视产业跃迁 。
因为只有抓住了产业跃迁 , 企业才能用核心能力和核心资源去实现自己经营的目标 , 也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占到优先的身位 。
但产业跃迁并不是那么简单 。 为了找到基本的规律 , 企业就必须认识“本质” 。 所谓“本质” , 其实是指事物的根本属性 , 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 以及背后的底层逻辑 。
近几年来 , 人工智能(AI)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 在全球范围内呈爆发式发展 。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预测 , AI带来的社会革命 , 将比工业革命的速度快10倍 , 规模大300倍 , 影响几乎大3000倍 。 这是规模罕见且空前的一场现代革命 。 而从2012年开始 , AI算力的提升速度已超过摩尔定律的预测 , 平均每3-4个月翻一番 。 AI带动的数智化成功开始逐渐显现 。
百度正是看重AI的广阔市场前景 , 发现这已经是未来产业跃迁的前兆 , 掌握AI技术 , 恐怕就能抓住下一轮产业跃迁的“本质” 。
因此 , 下定决心的百度 , 开始由一家搜索引擎公司逐渐向人工智能的转型 。 2017年国际数字产业博览会上 , 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在演讲明确表示 , 百度已经向人工智能转型 。
2022年8月19日 , 百度成为被纳入恒生指数的唯一一家AI公司 。

如今百度搜索引擎的营收占比逐年降低 , 从前端的PC市场转型移动互联网市场 , 百度选择了一个更有深度且更为长期的转型方案 , 从前端撤退到后端 , 掌握底层核心技术之后 , 用AI核心技术主推覆盖PC和移动各个市场的前端产品 , 百度完成了“从软到硬”的蜕变 , 从一家搜索引擎公司转变成为硬核科技公司 。
这种硬核表现在前沿技术方面 , 在航天和量子计算领域百度都以自己的科技硬核促进中国相关领域的发展 , 具体表现在7月联合中国航天发布世界首个航天领域AI大模型——航天-百度?文心大模型, 用AI助力深空探测 。 8月 , 推出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和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量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