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一个早已写好结局的商业故事( 三 )


朱健认为 , 前置仓模式本身的商业逻辑没有问题 , 但这个模式对于规模化盈利的运营要求非常高 。 长期且全面的盈利需要时间的验证 , 需要一开始就对单仓和单城有相对清晰的测算和规划 , 其中包括人口结构、人口密度、生鲜消费习惯及可替代性供给等 。
“中国城市与城市间的差异太大了 , 即便是单城盈利后 , 也不能直接将这个城市所形成的组货结构等资源原封不动地搬到另一个城市 , 进行跨区域的拓展 。 ”他表示 。
前置仓:一个早已写好结局的商业故事
文章图片
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这几年 ,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依靠“烧钱模式”支撑品牌的迅速拓展 , 在快速获客的同时 , 风险也如影随形 。
生鲜行业本身毛利很低 , “以亏损的方式攻城略地 , 极有可能还没把对手干掉 , 自己就先搭进去了 。 每日优鲜的溃败 , 便是一个证明 。 ”简小竹说 。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对此也心知肚明 , 前不久他表示 , 判断一个模式的优劣 , 关键在于是不是真的能满足用户需求 。
王国平分析 , 叮咚早期烧钱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规模化降低履约成本 , 另一方面是希望迎合资本市场的需求 , 但这两者本质上是企业自己的需求 , 并不是消费者的需求 。
未来叮咚想要持续盈利 , 得做好两件事:
一是通过与供应链企业的合作 , 去品牌溢价 , 以代工的方式进行自有商品的深度打造 , 继续提高毛利空间;
二是通过更好地选品 , 提升商品与目标客户的匹配度 , 最终提升客户量和客单价 , 从而稀释后台、基建、引流、管理等成本 。
简小竹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他认为 ,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 。 任何商业模式在真正成熟之前 , 都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 “现在的前置仓模式也远没到终局的形态 。 ”
从朴朴超市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 , 它的大仓模式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模型 。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 , 大仓模式不仅可以容纳更多的SKU , 也可以在“店仓一体化”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
“基于效率和成本的双重需求 , 未来前置仓模式一定会继续迭代演变 , 以形成更加综合的业态来满足不同生鲜消费场景的需要 , 店仓一体、O2O等都可能是未来业态之一 。 ”朱健认为 , 前置仓的终极形态一定不是纯粹的前置仓模型 。
买菜这件事 , 本身并不复杂 。
为什么这几年“折戟菜场”的生鲜零售企业却不胜枚举?哪怕是今年看起来活得还不错的企业 , 明年就有可能陷入危机 。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 , 互联网基因的人对于生鲜零售这件事缺乏基本的敬畏 。 ”简小竹表示 , 一些生鲜零售企业的退场 , 可以看作是这个行业无效供给的出清 , 对于行业健康而长远的发展是件好事 。
活下来的企业 , 一方面可以反思自己为什么能活 , 另一方面也要思考今后怎样才能走得更远 。
显然 , 活下来 , 走下去 , 才是每个企业最终的目标 。
注:本文除王国平、朱健外 , 其余受访者均为化名 。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 , 不代表创业邦立场 ,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如有任何疑问 , 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