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8月29日电 8月28日|128所高校院所666件作品同台竞技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决出特等奖54件

人民网上海8月29日电8月28日 , 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拉开帷幕 。 本次比赛由中国科协与工信部指导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等单位联合主办 , 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承办 , 围绕新概念创意设计、舰船模型智能航行与特种作业、海上智能感知、舰船航行虚拟仿真等科目设置11个组别 。
人民网上海8月29日电 8月28日|128所高校院所666件作品同台竞技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决出特等奖54件
文章图片
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挪威斯塔万格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及中国船舶集团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等128所院校和科研院所的666件作品入围了全国决赛 。 第三届“海上争锋”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等活动同期举办 。
最终 , 经大赛评审组评审和审议、大赛组委会审批 , 共决出以《“深蓝卫士”基于视觉的智能岸艇协同打击系统》为代表的特等奖54件、以《多关节变速智能仿生鱼》为代表的一等奖111件、以《多功能海洋环境监测平台》为代表的二等奖163件 。
赛制变革:巩固科创基础 , 佳作脱颖而出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 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学科竞赛 。
今年大赛参赛规模进一步扩大 , 首次设立“全国—区域—高校”三级比赛赛制 , 设置了长三角、环渤海、华中、西北、西南、金陵、齐鲁、海峡、南海、首都等十个分赛区 , 参赛热度空前 , 共吸引来自境内外38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985名师生参与 。
受疫情影响 , 大赛组织方采用虚拟现实交相融合、线上线下协同办赛的模式 。 除了针对评委评审环节设置云答辩 , 还针对模型水池竞赛环节 , 在江苏科技大学设置了线下赛场 。
人民网上海8月29日电 8月28日|128所高校院所666件作品同台竞技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决出特等奖54件
文章图片
大赛除了传统赛道外 , 还命制了狭水道船舶自主航行、水面与水下智能感知等新兴技术赛题 , 同时设立了技术难题求解和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挑战赛道 , 从鼓励创新到揭榜挂帅、众包求解 , 进一步打开学生的专业前沿视野和行业认知格局 , 促进更多优秀学子投身船海领域创新实践 。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国安总结说 , 大赛发展至今 , 在规模、形式、内涵上不断演进 , 已涵盖船海工程、人工智能、航海技术、自动控制等多学科领域赛道 , 有助于进一步培养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 , 推动智能船舶、绿色船舶等行业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转化应用 。
前沿争锋:解耦关键难题 , 推动技术演进
提炼行业的“真问题” , 锤炼学生的“真本领” , 是大赛历经十载 , 愈发蓬勃的关键 。 本次大赛以2021年3月23日苏伊士运河“长赐号”搁浅事件为背景 , 基于中国船级社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 , 设计高精度仿真测试场景 , 考察参赛选手的算法在狭水道对大型运输船舶的操纵控制能力 。 中国船级社科创试验中心主任蔡玉良希望 , 借助大赛吸引更多创新人才聚焦行业前沿问题 , 促进智能船舶测试验证技术迭代升级 , 切实推动我国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运发展 。
本次大赛还利用上海交通大学(日照)智能船艇测试场积累的实验数据 , 设置了水面与水下智能感知的赛道 , 考察参赛选手的算法在实际海洋环境中识别目标的能力 。 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易宏教授介绍说 , 海洋装备的智能化转型发展 , 对船海学科人才创新实践模式提出了新需求 , 以大赛为平台 , 以数据为纽带 , 希望智能船艇“测试场”成为服务人才培养的“练兵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