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从实际体验出发,我们该如何“用好”智能手表( 二 )



而对于那些最新、最强的智能手表来说 , 它们不只可以自动识别更多种类的运动 , 更为重要的是 , 当你在运动过程中暂停休息时 , 这些高性能的“真智能手表”几乎可以做到瞬间反应、自动暂停运动记录 , 并在重新开始运动后迅速继续监测运动状态 。 在这一点上 , 与那些级别更低、或是基础性能更差的智能手表相比 , 也会有非常明显的体验差异 。
其次 , 如何正确地佩戴智能手表
当然 , 许多时候当大家觉得“手表的健康监测数据不准”时 , 问题可能未必就出在手表本身的性能、设计上 , 而是因为并没有以正确的方式佩戴它们 , 没有让智能手表的传感器位于有效的工作位置上 。
其实这并不奇怪 , 因为在大多数消费者看来 , “智能手表”本身依然属于“手表”的一种 。 因此之前怎么佩戴传统腕表 , 现在还是怎么佩戴智能手表就行 。

老实说 , 如果只是将智能手表当做一种时髦的配饰 , 或者只是用它去接收手机上的电话、短信通知 , 这样的戴法并没有什么问题 。 但如果想要用智能手表当做自己日常健身的监测装置、或是想要准确地监控身体指标 , 那么选择一个正确的、能更有利于发挥智能手表功能的佩戴方式 , 就很有必要了 。

许多智能手表都会建议大家佩戴在腕关节上方至少一指的位置
那么智能手表到底该怎么戴呢?在一些产品的说明书中会被告知 , 智能手表不应被佩戴在手腕的骨节(即腕关节)处 , 而是应该在腕关节的上方至少一指的位置 。 这是因为 , 绝大多数智能手表都使用了光学心率计 , 也就是说它在工作时会先发出强光、“照亮”皮下血管 , 然后再通过检测血管反射回的光信号来检测和估算血流量、血氧、心率等等指标 。
很显然 , 这意味着必须让手表的传感器位于底下有大血管的皮肤上方 。 所以如果将手表佩戴在腕关节处 , 就很可能会因为“照”不到血管 , 而在检测心率、计算运动消耗时出现巨大的误差 。

不过从实际使用经验出发 , 我们发现“腕关节上方一指”的佩戴位置 , 也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的 。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皮下脂肪层厚度、血管位置等情况都有所不同 。 所以如果你在使用智能手表进行运动监测时发现 , 自己明明已经运动得十分激烈、上气不接下气了(此时心率差不多应该在140甚至更高的水准上) , 但手表上识别出的心率还是明显偏低(比如只有90多或是110多) 。 那么我们建议你可以尝试反戴智能手表 , 也就是将表身朝向自己、让有传感器的底部位于手腕内侧 。 因为这里的皮肤更薄 , 血管更为凸出 , 有利于让智能手表准确地检测到心率 。
最后 , 到底应该该什么时候给智能手表充电
选择了优质的智能手表产品 , 也掌握了正确的佩戴方式后 , 还有什么因素是可能阻碍我们充分利用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呢?还是有的 , 那就是充电的时机 。
众所周知 , 如今绝大多数智能手表续航能力都早已做到不是“一天一充”了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智能手表除了在白天帮助我们进行运动监测、心率报警、通知接收外 , 也有了可以整夜佩戴、进行持续睡眠监测的可能性 。

然而这也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 如果白天戴着智能手表进行身体机能、运动数据的持续监测 , 夜间也想戴着智能手表进行睡眠数据的统计的话 , 我们应该何时给手表充电呢?
在我们三易生活看来 , 这个问题需要根据不同设备的情况进行区分 。
首先 , 如果你拥有的是一块相对不那么新型号的全智能手表 , 这可能意味着手表虽然有两、三天 , 或是更长的续航能力 , 但充电速度会相对缓慢 , 比如充一次电可能需要几个小时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最合理的选择可能就是需要偶尔中断一下“睡眠监测” , 在一周中挑选两天对手表进行整夜的充电 。 毕竟这样可以确保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手表可以近乎完全不用摘下 , 持续提供健康监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