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互联网大厂竞逐“芯赛道”,瞄准云计算新增长极( 二 )


腾讯云与智慧事业群CEO汤道生指出 , 腾讯造芯是基于“需求驱动” , 或降低成本 , 或把基础设施高效使用 。
↑互联网公司造芯片 。 图据IC photo
百度则用3年时间完成了2款云端AI芯片研发量产 , 2018年推出自研的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百度昆仑芯片 , 去年第二代昆仑AI芯片也已实现量产 。 除了“昆仑” , 百度还在2019年发布了远场语音交互芯片——百度鸿鹄 。
去年 , 百度将芯片业务分拆 , 成立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新公司估值超130亿 , 百度为其第一大股东 , 持股超76% 。
阿里在芯片领域更引人注目 。 2017年达摩院成立后 , 组建了芯片技术团队进行AI芯片的自主研发 。 次年成立了芯片公司“平头哥” , 一年时间推出首款AI芯片含光800 。 去年又发布了开发难度较大的服务器CPU倚天710 , 使平头哥实现了从专用芯片到通用芯片的跨越 。
降本增效的效果十分显著 。 2019年云栖大会上 , 阿里用4颗含光800芯片 , 代替了40颗传统GPU才能完成的视频处理任务 。 而前者的成本 , 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 。
有业内人士对红星资本局指出 , 互联网企业所造芯片 , 以AI芯片、服务器芯片等高端专用芯片为突破口 , 集中在芯片设计环节 , 并没有涉及芯片生产制造 。 对中国芯片设计产业来说 , 只能算是量的积累 , 并非质的突破 。 “主要还是自身业务需要大量AI芯片 , 由外购转为自产 , 对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利润有积极意义 。 ”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 , 互联网大厂造芯 , 并非直接通过芯片获取收入 。 而是通过自研 , 推动现有业务竞争力 , 典型的方向就是云计算 。
云计算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新增长极
AI芯片在互联网公司的用处 , 主要是两个方面:用于提高云服务器的性能 , 以及支持智能硬件 。 也就是说 , 云计算与自研芯片紧密相关 。
近几年 , 中国云业务市场越来越大 。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2》显示 , 2021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 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 , 较2020年增长54.4% 。
人民网研究院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指出 , 到2025年国内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
万亿云计算市场之下 , 国内云厂商加速发展 。 互联网企业的云市场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 。 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中国云市场整体保持高增长 , 由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组成的“中国四朵云”市场份额占比达到78.8% 。
↑资料配图 。 图据IC photo
而阿里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在今年一季度均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
阿里云EBITA(息税前利润和摊销前利润)从2021财年的亏损22.51亿元改善为2022财年的盈利11.46亿元 , 是阿里云成立13年来首次年度盈利 , 也是国内唯一实现盈利的云服务商 。
百度智能云业务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达39亿元 , 同比大增45% , 占非广告收入比例超过70% , 推动百度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5% 。
腾讯一季报中提到 , 以腾讯云为主要核心的金融和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 , 营收同比增长10%至428亿元 , 占总营收比重达32% 。
与之相对应的 , 是互联网企业广告收入的下滑 。
2021年 , 百度广告收入与非广告收入比重分别达到65%和35% , 2022年第一季度二者分别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0%、40% 。 这也说明百度对广告收入依赖度的进一步降低 。 非广告收入中 , 除了爱奇艺贡献的会员收入外 , 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云计算、自动驾驶等创新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