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北京科技周“晒”出300余项成果8月20日至27日|硬核科技触手可及 惠民故事持续书写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北京科技周“晒”出300余项成果
8月20日至27日 , 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暨北京科技周宣示着整座城市的“创新之魂” 。 今年北京科技周主场集中亮相光子AI计算芯片、数字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可生成个体精准脑功能图谱的脑图谱仪等300余项成果 , 重点突出了前沿、交互、绿色等时代特色 , 超过六成展品可以进行互动 , 彰显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底气、勇气和锐气 。
同时 , 还设立“云上”科技周 , 让更多的公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科学知识 。 此外 , 科技周举办期间 , 市科普联席会各成员单位、各区、在京创新主体和科普基地等全城联动 , 开展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科技周活动 , 充分展现科技成果、科学魅力和科学精神 , “与科技同行”的氛围弥漫京城 。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北京科技周“晒”出300余项成果8月20日至27日|硬核科技触手可及 惠民故事持续书写
文章图片
科技周外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北京科技周“晒”出300余项成果8月20日至27日|硬核科技触手可及 惠民故事持续书写
文章图片
北京科技周室内主题展“创新发展 , 北京争先”
■成果定义“创新之城”
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雄心壮志正落实在行动中 , 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创新成果次第涌现 , 北京正在用科技创新成果定义“创新之城” , 向世界展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北京担当” 。
走进城市绿心公园北京科技周主场展区 , 人工智能芯片、脑科学、双碳、元宇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果诠释着何为“创新发展、北京争先” 。
“三城一区”主平台裸眼3D视频播放的显示屏 , 采用像素微距背投显示成像技术 , 具有极致色彩的成像效果、领先全球的护眼效果 , 有效抑制了70%以上的摩尔纹现象产生 。 光子AI计算芯片个头虽小 , 但算力强 , 已实现了全球首家商用落地 , 为我国人工智能底层技术自主可控贡献了“北京方案” 。 小科机器人拥有“AI科普数字脑” , 不仅能回答各类科普问题 , 和用户聊天 , 还可以在开阔场景下自动寻路、跟随、讲解 。 脑图谱仪可以生成个体精准脑功能图谱 , 推动脑疾病治疗的临床转化 。 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吸收利用装置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在列车制动时高效回收再生制动能量 ,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节能降耗 , 根据测试分析 , 应用该系统后变电所牵引能耗降低约15% , 峰值功率降低约30% 。 24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具有高功率、高响应、高集成、高经济等特点 , 大幅拓展了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场景 。
值得一提的是 , 曾经在战疫时大显身手的科技力量 , 如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又再送“惊喜” , 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数字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系统等相关技术悉数展出 。 其中 , 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利用大流量高效、安全的生物气溶胶采样器直接将空气中新冠病毒颗粒富集至与检测芯片相配套的采集管内 , 实现真正的“样品入-结果出”式的高灵敏检测 。 数字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则采用创新的RNA一步法逆转录数字PCR技术 , 基于数字PCR高灵敏的特性 , 可实现精准、定量的核酸单分子检测 , 便于常态化疫情防控 。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北京科技周“晒”出300余项成果8月20日至27日|硬核科技触手可及 惠民故事持续书写
文章图片
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北京科技周“晒”出300余项成果8月20日至27日|硬核科技触手可及 惠民故事持续书写
文章图片
科普机器人“小科”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北京科技周“晒”出300余项成果8月20日至27日|硬核科技触手可及 惠民故事持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