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让智能生活多些人情味

孟珂
“我不用智能手机 , 没有健康码 , 怎么办?”“别担心 , 我们还有绿色通道 。 ”最近 , 在陕西很多核酸检测采样点、新冠疫苗接种点 , 我们都能看到为老年人等群体设立的专门通道 , 解决他们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 。 智能手段有了 , 传统服务也不能丢 ,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做法让我们感受到智能生活中的人情味 。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 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 , 推动生活方式日新月异 , 让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 但技术是把双刃剑 , 智能化服务也有局限性 。 曾有老人冒雨去交社保费 , 被告知不收现金 , 只能用手机支付 , 老人在柜台前手足无措的样子令人心酸 。
身处智能时代 , 我们不应忽视人们的差异化需求 。 由于基础设施、新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 “数字鸿沟”客观存在 。 截至去年年底 , 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16亿人 。 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商业服务 , 在推广新技术时都应基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不同场景之下的实际需求 , 保障人们享受多样化服务的权利 , 避免“一刀切” 。
【人工智能|让智能生活多些人情味】身处智能时代 , 我们也应对潜在的风险挑战未雨绸缪 。 当今社会 , 人们的衣食住行、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公共管理往往构建于互联网之上 。 无论是极端天气灾害 , 还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断电断网等紧急状况 , 都可能让原本高效便捷的工作、生活骤然失序 。 保留一些必要的传统服务方式 , 有利于防范极端状况下新技术失灵 , 保障生产生活正常运行 。
说到底 , 推广智能化服务 ,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 。 让智能生活多些人情味 , 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应用创新并行 , 我们才能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 , 更好地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