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子晚报“锦囊一号”卫星智能管理单元传送的舱内照片8月21日|来自太空的校庆祝福请查收!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文章图片
“锦囊一号”卫星智能管理单元传送的舱内照片
8月21日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师生收到了一份来自太空的校庆祝福 。 该校微小卫星空间操控实验室康国华教授团队 , 研制的卫星舱内空间环境智能管理单元“锦囊一号”在轨成功开机并顺利传下遥测数据 , 遥测信息中载有南航校庆70周年电子标识 , 再次为校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杨甜子
从“植物胶囊”到“锦囊一号” , 全方位创新升级
今年8月9日12时11分 , “锦囊一号”跟随“东海一号”卫星搭载于星河动力航天公司谷神星一号(遥三)·星光益彩号运载火箭 , 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8月11日 , 当“东海一号”卫星经过上海测控站上空时 , 随着地面指令注入 , “锦囊一号”成功开机并顺利传下遥测数据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锦囊一号”空间环境智能管理单元运用南航自主研发的卫星智能化新技术 , 是所搭载“东海一号”卫星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可完成智能管理单元舱内温度、气压等环境数据的采集和智能管理 , 能够有效提高卫星平台环境管理的精细度和智能度 。
在指导老师康国华教授的带领下 , 由航天学院、自动化学院等学院本硕博学生组成的团队 , 参与了创意发起、原理设计、工程实施等环节 , 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 完成了“锦囊一号”载荷的设计定型 。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像魔方一样的立方块 , 虽然它体积不大 , 但是麻雀虽小 , 五脏俱全 。 ”“锦囊一号”团队的成员之一、航天学院21级博士研究生许传晓说 。 据介绍 , 立方星是一种立方体构型的微小卫星 , 早在1999年立方星的概念就被提出 。
“锦囊一号”的前身是康国华提出的‘植物胶囊’的创意 , 2021年4月24日 , 中国航天大会在南京举办 , 在立方星分论坛上 , 第一届世界大学生立方星挑战赛正式启动 , 团队凭借着极具突破性和创新性的作品——“植物胶囊立方星”突出重围 , 斩获了中国赛区总决赛的特等奖(全国仅3个) , 同时也拿到了国际总决赛的入场券 。
“将研究成果送入太空” , 是康国华和团队成员们早就已经确定的目标 , 继承了“植物胶囊立方星”关键技术的“锦囊一号”应运而生 。
一路攻克各类挑战 , 打造独一无二的太空“阳光房”
“‘锦囊一号’四面墙壁都是玻璃 , 打个比方 , 就像太空中的阳光房 。 ”康国华老师说 。
想要保证“阳光房”的外部结构足够稳定可靠 , 对整个团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 “我们是在一个长宽高仅有10厘米的小立方结构上开四面窗 , 这还是首次在立方星架构上应用这样大面积的透明玻璃构件 。 ”负责外部结构设计的20级博士研究生华寅淼介绍 , 面对发射时火箭的强震动 , 以及太空中快速的冷热交变情况 , 玻璃构件很容易破碎 , 一旦出现裂缝 , 阳光房的气密性就会被破坏 , 不仅内部的实验环境无法维持 , 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
航天器上玻璃构件的安装、保护和密封一直都是工程设计的难点 。 发射阶段的强烈振动、在轨期间频繁的剧烈冷热交变 , 都对玻璃及其连接结构要求很高 。 “为了能达到构想 , 在设计上 , 我们将玻璃的每条棱边都使用特制形状的橡胶层包裹起来 , 起到密封与保护的双重作用 。 ”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锦囊一号”卫星智能管理单元传送的舱内照片8月21日|来自太空的校庆祝福请查收!
-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张鹏飞8月16日|周村区推进预防接种门诊智慧化建设 单次接种15分钟缩短至8分钟
- 本文转自:西安网8月17日|再晋级,决赛见!总决赛晋级名单公布
-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走在前 开新局|搭建新载体 东营数字经济再添“新丁”
- 本文转自:新民网今年“五五购物节”期间|“五五购物节”青浦各大商圈消费盛宴“嗨”购不停
- 本文转自:深圳新闻网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21日讯(记者 张俊达)未来科学...|2022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南科大杨学明获物质科学奖
-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近日|河南工学院与百度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批
-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2022年8月21日|8月21日,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科技成果展正式亮相
-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元宇宙”是前沿数字科技的集成体|河南投资集团:举办“元宇宙的研究体系”专题讲座
- 本文转自:新华网十年|《一城一云》走进重庆和锦州 讲述城市治理和产业升级的故事
-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出品人 陈寅总策划 丁时照总统筹 唐亚明总监制 蓝岸监制 陈建中策划...|一图读懂|奥雅股份:创业夫妻档 书写“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