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回族,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省海东市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东北与甘肃省 永登县、兰州市 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 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 循化县、 化隆县、乐都区毗邻,县境南北长约96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 ,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辖8镇、14乡(312个村),人口36.57万人(2016年常住人口)[1],是青海省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主产区,在全省享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县内有喇家遗址、七里寺药水泉、马场遗址等旅游景点 。

青海的回族,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

文章插图
位置境域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 。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区毗邻 。县境南北长约96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1] ,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 。[2]
地形地貌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祁连山系的达坂山和拉脊山余脉,构成县境地架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多为高山 。海拔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拔高度2100—2500米 。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迭,地形复杂 。地貌特征大致可概括为“八条大沟九道山,两大谷地三大垣” 。[1]
气候特点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温度9℃,年降水量292.2毫米左右,无霜期198天 。[1]
水文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有18条支流,境内以浪塘坪、塘古岭为分水岭,其西为湟水流域水系,其东为黄河流域水系 。流量在1.0m3/s以上的较大支流有松树沟、米拉沟、巴沙洲、隆治滩 。较小的支流有芦草沟、飞禽山沟、胡拉海沟、二道沟、磨湾子沟、咸水沟,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汛期河水混浊 。
水资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水资源总量为2.58亿m3,其中湟水流域为1.92亿m3,大通河流域为0.11亿m3,黄河流域为0.647亿m3 。其中湟水流域为20.30亿m3,大通河流域为25.71亿m3,黄河流域为154.68亿m3 。水资源主要特点为:水资源分布不均,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秋季,干流及较大的支流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50—65%,河川径流年际变化较大,自产水资源量缺乏,3—6月份农用需水季节,干旱少雨,境内各沟道普遍缺水 。[7]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共发现各类矿产17种,矿产地55处,经勘查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有11处 。矿产有:冶金用石英岩、水泥用大理岩、炼镁用白云岩、石膏、矿泉水、地下水等,共6种,产地6处 。金属矿产15处:金矿6处、砂金2处、岩金(铂)4处,其中进行勘查的金矿1处,其余均为矿(化)点 。有色多金属(铜、铅、镍、等)矿产6处,均为检查的矿(化)点 。铁、锰矿3处:铁矿(化)点2处,锰矿点1处 。[8]
生物资源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豌豆、蚕豆、玉米、洋芋、油菜、胡麻、青稞、大麦等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有乔木39科49属106种,灌木27科46属84种,草类植物41科198属356种 。主要乔木有杨、柳、榆、松、柏、槐、桦、杉等 。主要灌木有白刺、沙棘、杜鹃、柽柳、枸杞等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药用植物有:草本类(大黄、甘草、青贝母、黄芪、党参、丹参、柴胡、当归、冬花、薄菏、茵陈、荆芥等)、木本类(黄柏、土茯苓、桑百皮、骨碎补、槐花等)、果实类(枸杞子、金樱子、牛蒡子、车前子、郁李仁等)、菌类(冬虫夏草、马勃、锁阳等)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动物有:昆虫类(蜜蜂、北方蝎子等)、兽类(狍鹿、麝、岩羊、苏门羚、狐、兔、马鹿等)、禽类(环颈雉、野鸭、蓝马鸡、雕鹄、雪鸡、石鸡、鸱等) 。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 。东北部与兰州红古区隔河相望,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甘肃省永靖县和积石县相邻,西南部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毗连,西北部与本省乐都县接壤 。全县南北长为65千米,东西为40千米,总面积1890.8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26% 。全县共有22个乡镇,总人口38.42万人,居住着汉、回、土、藏等16个民族 。其中,回族占15.5万人,土族占4.32万人,藏族1.33万人,汉族17.17万人,其它民族0.09万人 。县内最高点海拔4220米,最低点海拔1650米,相对高差2570米,年平均气温为8.7摄氏度 。河湟谷地、十八条大沟、九条山梁和黄河、湟水河、大通河,构成境内山水地貌的主体 。
境内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景色秀丽,风景如画,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目前已初步勘察发现的人文景观资源82处,古文化遗址660处 。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 。
【青海的回族,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民和是黄河、湟水河南北穿流区域,这里群山错落,河流蜿蜒,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历史文化内涵与优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旅游县 。
寨子岛
寨子岛素称“黄河上游第一岛”,该岛占地面积80亩,四周黄河环绕,岛上绿树耸翠,林木斜立,天然的草坪形成柔软的绿茵毯,像一颗翠绿的明珠嵌在黄河之00中,是黄河水上漂流及休闲旅游开发的最佳胜地 。娘娘天池
“娘娘天池”位于海拔2500米的山顶上,池呈椭圆形,区内绿树成荫,池水清澈,天光云影,山色树影、相映成趣,大旱之年亦不干涸,俗称“娘娘池”或“神池” 。
七里寺
民和县名胜景区之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古鄯镇,拉脊山南麓,距青海省东部重要通道川官公路七里寺段5公里 。距青海省西宁市160公里,是森林景观和药水泉于一体的自然景观 。景区面积约为53平方公里,最高你海拔3200千米,主要景区有棒槌山、药水泉、药王庙,据《西宁府续志》记载:“其(药水泉水)味性温,饮之愈胃疾”,泉水含有偏硅酸、钙、锌、锂、硒、碘等微量元素,被专家誉为水之精、泉之首 。
喇家遗址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位于官亭镇1.5公里处的喇家村 。总面积25万平方米,发掘出的约800平方米 。据考证,喇家遗址属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2]
娘娘天池
娘娘天池位于海拔2500米的山顶上,池呈椭圆形,俗称“娘娘池”或“神池” 。
弘化寺
弘化寺是佛教名寺,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东南六十余公里处,始建于1443年,迄今约有六百多年历史,占地近百亩,大小殿宇30余座,因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之弟子第一任墀巴堪布绛钦却结——释迦也协授记并圆寂之地而闻名于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