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不起的海底捞,为什么还在亏钱?( 二 )


常居北京的90后悠悠 , 是火锅的狂热爱好者 , 她向开菠萝财经展示了自己近五年的北京海底捞门店就餐订单 , 明细显示 , 包括锅底、小料、菜品在内均在持续涨价 。
其中涨价最明显的是2020年 , 小料从9元涨到了10元 , 三鲜和清油的双拼锅底从78元涨到了82元 , 捞派黄喉(半份)从26元涨到了31元 , 捞派豆花(半份)从14元涨到了16元 , 招牌虾滑(半份)从32元涨到了37元 。
你吃不起的海底捞,为什么还在亏钱?
文章图片
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在家吃火锅来源/微博
即便菜品价格上调有成本增加的原因 , 价格涨幅没超过平均物价涨幅 , 但在消费降级、收入波动的大环境下 , 消费者普遍开始减少外出用餐的比例 , 中高端餐饮的消费频率就更低了 。
实际上 , 不只是海底捞 , 从多家餐饮企业上半年的财报来看 , 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 快餐企业味千中国和中餐企业九毛九 , 净利润也预计分别同比减少约300%和70.4%;就连卤味巨头周黑鸭 , 都预计只有1000-2000万元盈利 , 同比下滑超90% 。
与其他品类相比 , 火锅餐饮企业活得更艰难 。 与海底捞同属火锅品类的呷哺呷哺 , 预计2022年上半年营收约21.6亿元 , 同比下跌29%;预计净亏损2.7-2.9亿元 , 相比去年同期亏损增幅高达474%-517% 。
海底捞
们的难题在于 , 火锅的标准化程度相当高 , 可复制性很强、加工过程简单 。 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和火锅食材超市的出现 , 消费者购买食材和火锅底料也很方便 , 更关键的是 , 在家吃火锅 , 成本比外出就餐便宜很多 。
如此一来 , 撇开消费水平有限的二三线城市不说 , 即便在一线城市 , 海底捞也不再是吃火锅的性价比之选了 。
一边是消费降温 , 一边是收缩自救 , 多重危机下 , 海底捞的“老毛病”不仅没有解决 , 反而更加凸显 。
有餐饮行业分析师曾向开菠萝财经表示 , 影响餐饮品牌口碑的三大因素 , 是口味、服务和性价比 。 但海底捞多年来在口味和产品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爆款 , 价格却在不断上涨 , 性价比被认为越来越低 。
而随着餐饮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 海底捞的“招牌”服务 , 也明显地失去了吸引力 。 在餐饮消费中 , 服务更多是一种加分项而非必需项 , 当享受服务的新鲜感消失 , 消费者很容易不再为此买单 。
在今年仅有的两次就餐中 , 悠悠明显感受到 , 海底捞曾经引以为傲的服务质量也有明显下降 。 “可能是因为员工减少了 , 也可能是疫情期间堂食暂停业务生疏了 , 感觉服务人员的反应非常慢 , 直接从‘过度服务’变成了‘服务不到位’ 。 ”
这并不是个别情况 , 在社交平台上 , 有不少网友像悠悠一样 , 感觉海底捞的服务“越来越差” 。
然而 , 在火锅这片红海里 , 海底捞的对手们 , 却正在虎视眈眈 。
定位中高端、翻台率相当高的巴奴火锅 , 在拿到数亿融资后并没有加速扩张 , 而是集中进军一二线城市 。 窄门餐眼显示 , 今年到目前为止 , 巴奴平均每月新开店1家 , 分部在北京、武汉、合肥等地 。
与海底捞客单价相当的楠火锅、小龙坎、谭鸭血、大龙燚、珮姐等川渝火锅品牌 , 则纷纷抢占二线市场 , 到目前为止 , 小龙坎、谭鸭血的门店都已经超过700家 。 这意味着 , 火锅消费者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选择 。
除了辣味火锅 , 细分品类的粤式火锅、海鲜火锅、椰子鸡火锅、虾火锅 , 开始抢夺消费者 。 捞王、七欣天已先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王婆大虾门店开到930家 , 仅次于海底捞;虾吃虾涮、淼鑫猪肚鸡、八合里海记等 , 也正在成为“换换口味”的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