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AI,未来已来( 四 )


FounderPark:光量子计算技术是否可以通向通用计算发展?
马寅:通向通用计算发展需要学术方面和产业方面叠加理解 。
通过1920年双光子纠缠及相关顶刊论文可知 , 这一问题在科研上已经得到解决 , 也就是说 , 光量子计算技术在科研角度已经达到向通用计算发展的路径了 。
但在产业方面分析 , 我们目前需要大规模的比特 , 并要求在环境控制上达到人力可控或客户可控的状态 , 在编程角度上需要具有易接入性 。 只有在满足以上指标后 , 产业才会出现通用的需求 , 这是需要不断进行演化、操作的 。
FounderPark:光量子方案有什么缺点?
马寅:没有缺点的技术是不存在的 , 缺点才是技术不断向前演进的动力 。 光量子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
第一 , 可编程性的控制难度大 。 光子速度极快 , 难以储存 , 因此导致了控制足量的光子并使其参与计算的难度极高 , 这也是光量子方案一定要跨越的门槛 。 目前是使用经典物理的方案——光电联合的技术来解决的 。
第二个缺点在于规模可扩展性 。 模拟演化阿司匹林的药物分子 , 只需要几十个量子比特;而模拟演化新冠疫苗复杂的蛋白结构可能需要成千上万个量子 。 基于当前的技术 , 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可以提供解决新冠病毒演化的算力量级工具 。 这就说明光量子方案的规模需要不断演进 。
第三是容错问题 , 即量子计算需要接受一定的噪音 。 受环境及计算等多方面的影响 , 对于未来获得稳定的、大规模的、具有可用软件的通用光量子计算机 , 容错率是技术上需要直面的问题 。 光量子容错问题的理论突破仍处于起步阶段 , 由学术界向工程化的转变阶段 。
FounderPark:你们官网所介绍的相干伊辛机是什么?它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马寅:相干伊辛机是光量子演化的一种方式 。
人为所构建的封闭稳定系统需要在开放状态才能够进行关联控制 , 噪音也因此产生 , 量子比特的规模扩大 , 噪音也会更大 。 如何在含有噪音的自然场景内 , 建立一个与自然关联的状态 , 使得人们能够合理利用物理现象进行计算 , 进一步构建开放性的量子计算系统?相干伊辛机应运而生 。 在系统内噪音影响可以通过量子叠加效应、量子纠缠等使量子系统演化为经典系统 , 并且在短暂的数毫秒内完成量子计算 。
相干伊辛机的制造将基本物理原理与光电控制合二为一 , 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学问题 。 例如可以在一万个节点中在几毫秒内求出最优解 , 完成路径优化或向量分割的问题;还可以助力人工智能聚类算法区分特征点 , 通过构建向量解决不同人物的判定问题 。 相干伊辛机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此 , 还在很多的金融场景、人工日常具有一定意义 。
FounderPark:目前量子计算的实现路径有很多 , 你们押注在光量子 , 会担心押错路线吗?
马寅:技术路线肯定是公司的核心 , 但我们对技术路线的理解是跟产业关联的 , 更严谨地说是产品路线 , 也就是商业化的问题 。
英伟达如今也在研发量子计算 , 不过是用量子模拟的方式 , 还是走GPU计算的方式 。 比如他们也进行了最大割问题*(MaximumCut)的计算 , 使用了接近1000块A100的显卡 , 这样的算力可以演化3000个节点的最大割问题 , 但是在我们的相干伊辛机中 , 可研阶段已经可以做到一万个节点的演算了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商业化前景是不需要质疑的 。
最大割问题:NP完全问题 。 给定一张图 , 求一种分割方法 , 将所有顶点(Vertex)分割成两群 , 同时使得被切断的边(Edge)数量最大 。 最大割问题在统计物理、图像处理等工程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