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芯片|全数字化量子模拟出手 在量子芯片上“搭”出时间晶体


此次 , 浙大研究团队首次尝试了全数字化量子模拟的实验方案 。 该方案在26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芯片上 , 通过操作高达240层深度的量子门 , 实现合作者的构思 。 相比于类比量子模拟 , 全数字化量子模拟的通用性更强 , 具有更高的编程灵活度和量子门精度 , 能够执行更多种类的量子算法 。
食盐、矿石等人们日常熟悉的一般晶体 , 构成它们的原子在空间排列上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 而时间晶体 , 也就是一种四维以上的空间晶体 , 其特征在时间上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
近日 , 《自然》杂志发表了由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物理学院王震、王浩华研究组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邓东灵研究组等合作的研究成果 。 科研人员在超导量子芯片上首次采用全数字化量子模拟方式 , 实现了拓扑时间晶体这种全新的物质状态 。
在研究中 , 研究人员成功观测到了拓扑时间晶体的边缘因拓扑保护而呈现出离散时间晶体的行为 , 即浮球(Floquet)对称保护拓扑相 。 在超导量子芯片上使用数字化量子模拟的方法 , 有望被用于探索更多的物理学前沿问题 。
在寻找时间晶体过程中另辟蹊径
联合团队绘制的数字量子模拟拓扑时间晶体概念图显示 , 超导量子芯片内部就像一个多姿多彩的量子世界 。 科学家们在这个量子世界中构建拓扑时间晶体 。 拓扑时间晶体规则排布的晶体代表保护拓扑的对称性 , 旋转的指针代表时间维度 , 中间不断流出的数字则代表数字模拟……
在理论方面 , 关于时间晶体 , 有科学家曾提出离散时间晶体的概念 , 并提出了在一类非平衡态系统——量子多体局域化系统中创造时间晶体的理论模型;而在实验方面 , 近年来 , 有研究团队分别在离子阱平台、金刚石色心平台和核磁共振量子平台等多个平台上实现了离散时间晶体 。
时间晶体的特殊之处在于 , 它的周期性重复是自然且稳定的基态 , 即物质处于能量最低时的状态 。 浙大物理学院研究员王震解释说:时间晶体并不需要像钟表运行那样消耗能量 , 其‘天性’类似于频闪或者呼吸 , 是周期性变化的 。
两年前 , 清华大学教授邓东灵开始构思一种新的时间晶体 , 即尝试将拓扑的概念引入时间晶体 。 通过与浙大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合作 , 他尝试在超导量子芯片上创造这类全新的时间晶体 。 常规的时间晶体已经在一些实验平台中实现 , 而我们想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 。 王震说 。
联合团队基于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量子计算创新工坊发布的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开展实验 。 该芯片依托于浙江大学微纳加工中心制作 , 其平均比特相干时间突破100微秒 ,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该芯片采用较易扩展的近邻连通架构 , 具备更高的编程灵活度 , 以便执行更多种类的量子算法 , 具有更加广阔的研究前景 。
打磨出全数字化模拟利器
近年来 , 在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胜任的复杂问题方面 , 量子计算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能力 。 科学家们认为 , 为了研究出适用范围广阔的通用型量子计算 , 首先要实现研究特定的、专门的现象和问题专门型量子计算 。
据王震介绍 , 量子计算是通过在量子比特上执行逻辑操作的计算 , 也就是通过量子门实现的计算 。 不同的量子门组合成不同的算法积木 , 用于搭建科学家心目中的建筑 。 在此次合作研究中 , 理论物理学者们承担着建筑师的角色 , 设计 积木的组合方式 。 而浙大研究团队 , 则负责打造通用性更高的量子积木 , 为建筑的建成提供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