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观察丨减重减厚更减价,小米三星摩托齐发折叠屏( 二 )


产品观察丨减重减厚更减价,小米三星摩托齐发折叠屏
文章图片
P50Pocket外屏幕功能范例
手机厂商纷纷改善折叠外屏幕体验的聪明之处也在于 , 让用户在手机折叠状态下的体验更舒适 , 减少手机整体的打开率 , 从而分摊掉对机身转轴、交界处屏幕的损耗 。 而折叠屏手机最本质的竞争力也在于 , 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 , 选择屏幕扩大、缩小或者悬停 , 为用户提供了区别于传统直屏机的不用的使用体验 。
只有折叠屏手机逐渐补上明显的短板 , 它才更接近一款成熟产品应有的样子 。
减厚减重 , 折叠屏手机真正成为手机
四年以来 , 向二代迈进的折叠屏手机 , 使用感受一步步在提升:折痕越来越浅 , 此前备受诟病的漏液、断裂基本已经翻篇;充电、续航、影像等相关参数表现也都在进步;软件适配还未胜利 , 但已经在集行业之力优化 。
但阻碍折叠屏手机完全走向大众化的关键 , 在小米的发布会上 , 雷军认为 , 机身厚重的问题是“最后一公里” 。
第一代产品上 , 手机厂商更多是用一种“做平板”的思路去定义折叠屏手机——更关注的是展开之后的大屏体验匹敌平板 , 但当两块屏幕折叠拼接起来 , 手持厚度加倍 , 用户的体验更像是握持两台手机 , 整机的重量基本超过半斤机 , 达到300g左右 。
而折叠屏手机要更接近手机的手感 , 在结构设计上的难题是 , 两块屏幕要如何最大程度去接近一块传统手机屏幕的厚度 。 其中 , 转轴起了决定性作用 。
这次小米二代产品的解决方案是“微水滴形态转轴” , 相比此前行业常用的“水滴型转轴” , 由于零部件重量降低了35%、厚度降低了25% , 重量方面 , 也到了262克的重量 , 是目前最轻的内外折方案手机 。
产品观察丨减重减厚更减价,小米三星摩托齐发折叠屏
文章图片
小米mixfold2折叠和展开状态厚度对比
减少铰链的结构 , 进而减重 , 是华为此前的做法——将链式结构优化成双旋铰链结构 , 零件数量下降了28% , 重量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 而从OPPO/vivo释放的未发布机型线索来看 , 减少重量和厚度 , 也将会是二代机型共同攻坚的重点 。
这也得益于供应链的改进 。 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 , 国内手机品牌的首款折叠屏手机铰链产品供应商大多选择了美资公司安费诺 。 但从二代开始 , 为了有效降本、并折叠屏手机走向大众化 , 各大品牌厂商都在重点扶持国产铰链厂商 , 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资和整合力度 。
折叠屏手机的市场空间已经毋庸置疑 , 两种不同的折叠形态牢牢抓住了两个目前最有消费力的群体 。 内外折的方案符合商务定位 , 而上下折的方案机型则带有女性群体色彩 。 同时 , 两种折叠方案的隐藏增量在于 , 有着取代其他屏幕的空间:内外折叠机型某种程度上降维打击了最小尺寸的平板产品 , 而上下折机型则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手表这方小屏幕 。
在高端化有着决定性意义的折叠屏手机 , 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 。 一个切口是 , 华为纵使5G芯片短缺 , 靠去年P50Pocket的4G机型 , 还是拿下了国内超过一半的折叠屏手机份额 。
折叠屏手机领域还处于寻找产品标杆的阶段 , 任何一项创新性思考都会奏效——OPPO的FindN去年就通过小屏的设置 , 坐上折叠屏的第二把交椅 。 而荣耀和vivo因为过于保守的备货策略 , 小米则因为第一代产品过于平庸 , 出货量尚未有太大的起色 , 尚有追赶的余地 。
在第一代的产品中 , 有着太多为了折叠而做出的牺牲 。 到了折叠屏幕手机第二代产品开打后 , 决胜关键在于 , 当用户已对折叠屏手机产生一定认知 , 并且过了为“尝鲜”去购买的阶段 , 如何祭出一款真正有折叠意义的主力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