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阿里事件反转了?( 二 )


仍然是单方面信息 , 何况只是聊天对话 。
在此 ,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鲍毓明性侵养女韩某某”案 。 当时 , 《财新》与《南风窗》分别采访了两位当事人 , 然后作出泾渭分明的报道 , 各自拥趸在网上打的热火朝天 , 口水伴脏话齐飞 。
后来真相曝光 , 大家都知道了 , 它更近似《财新》与《南风窗》报道事实的拼图 , 警方通报称:
证据不能证明鲍构成强奸罪 , 但鲍在自知韩某某系未成年人(被欺骗)的情况下 , 仍以“收养”为名与之交往并发生关系 , 严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 应受社会谴责 。
它提醒人们:现实 , 永远比一边倒的报道更为复杂 , 人不是单纯的天使 , 也很少有彻头彻尾的恶魔 。
阿里事件 , 反转不反转 , 仍要等待警方通报 。
但先后有所出入的信息 , 或是提醒我们 , 事件不像表面的那么简单 。
希望我们用同样的心理看待两者 , 即:女员工被侵害 , 或不至于匿名信中那么耸人听闻;而男子是否如截图中那般“被动” , 也要打个问号 。
秦鉴君做记者时 , 记得这样一个常识:在一个新闻细节中 , 需要明确三个点 , 其中两点 , 是发生冲突、矛盾的双方 , 你需要倾听他们各自说法 , 然后 , 还需要一个目睹全程的“旁观者” 。 在过去 , TA可能是一位了解信息的知情人 , 如今可能是摄像头 , 总之 , 需要这样三个点 , 才能确定一个事实的“基本面” 。
今天 , 我想把这个经验分享给大家 , 当你看到任何一起新闻 , 不妨寻找这三个点 , 看看它们是不是像三枚钉子 , 被明确、有力地呈现在视频、文章之中 。
那么 , 在真相未清前 , 是不是就不能讨论了?
我觉得也不是 , 至少本次风波中有一部分议题 , 有多方声音交叉 , 是可以印证 , 确定不会反转的 , 比如:
滥觞的“劝酒文化”;
醉酒后 , 客户对女员工的“搂搂抱抱”;
还有 , 对阿里来说 , 无论匿名信 , 还是网络截图所说 , 都折射曲一是个污点人物 , 无非“污染”程度有所差别 。 几位上级不为所动 , 直到女员工大闹公司之前 , 还继续推举他安然上岗 , 蜜汁操作折射的大企业弊病 , 并非空穴来风 。
另外 , 阿里被广泛质疑的“破冰文化” , 那么多前员工现身说法 , 显然不能止步于企业自说自话 , 它值得企业作深入反思:如何革新价值观 , 成就一个走向未来的真正符合现代文明的伟大企业?
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 这样的批评 , 才是真批评 。 而不是动辄躁起来一拥而上 , 这样的氛围 , 今天网暴他人爽 , 明天自己坐火场 。
写到这里 , “捶胸顿足”本文又没有阅读量了:没有鲜明导向 , 好像既不站女员工 , 也不站阿里 。 但是没办法 , 因为秦鉴只站一个立场:事实和真相 。
更多人朝着这个方向 , 才能终抵我们每个人安放肉身与灵魂的温良 , 才能终抵我们每个人都畅想的有理说理的法治中国 。
不是吗?